理財方式有很多種類,有些人喜歡用定時定額的方式作出投資,例如強積金就屬於這種形式,只不過是強積金所投資的是基金而不是個別股票而已。
投資股票又如何?有些股票行及銀行早前推出了每月定額投資藍籌股票的服務,而每月投資金額更可低至一千元,讓小投資者能夠以儲蓄的形式投資他們喜愛的藍籌股。雖然這種投資方式有其優點,但是缺點也不少。
首先,除非供款額很大,否則每月所能購買的藍籌股只會是碎股,不會是一整手的股份。例如一手新地是一千股,以每股五十多元計算,一手新地便要五萬多元。如果要每月儲蓄一千元來買新地,便要儲四年多的時間才能湊成一整手的新地。
碎股與一手股份的最大分別就是後者是最低的交易單位,所有買賣都是基於這個單位報價。如果交易股數是少於這個單位,便成為碎股,通常買賣的差價會較大,而成交的價格亦會較差。換言之,沽貨之時,股價會較市價低;在買貨之時,買入價會較市價為高。
自97金融風暴以來,香港面臨嚴重通縮,而散戶投資股市的「彈藥」亦減少,股市成交額銳降,令到上市公司的市場流動性下降,間接影響上市公司集資的能力。因此,一些新公司上市之時,為了能夠吸引散戶,以刺激股市交投,都紛紛降低「入場費」,把每手股數下調。例如新上市的渣打(2888)每手只有50股,而中國電信(728)及中海油田(2883)等亦把每手股份金額定為數千元,以吸引散戶。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