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改革落實 非本地生倍增<br>大專八院校學分可互通

高教改革落實 非本地生倍增
大專八院校學分可互通

【本報訊】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昨日公布高等教育發展藍圖,八間大專院校將實施學分互通,令學生更容易轉校,同時為令副學士學生更容易銜接大學課程,政府每年會額外增加約一千個大學二年級及三年級學位。大專界認為新增的學額,並不足夠。

「錢跟學生走」否決
政府在今年三月發表的《香港高等教育》檢討文件中,曾建議大學撥款應「錢跟學生走」,李國章昨日在記者會表示,部份院校對建議有強烈保留,為免院校為求招攬學生而降低標準,令質素下降,因此不採納該建議;但仍保留學分互通機制。
按計劃,八大將會在二○○五至○八年內,把目前各自不同的學分制度劃一,令學生可把某院校學分轉移到另一院校。八大校長會召集人、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表示,由於學生轉校之後不可以重讀,所以「一定係一年級讀得好好,至可以轉校去讀二年級。」

每年增千名大學生
李國章又宣布,在資源許可下,會增加大學二年級及三年級學額,令大學學額由目前佔適齡人口百分之十六點五回復至百分之十八,為副學士學生提供銜接機會。政府估計涉及額外撥款每年七億元,每年可增加約一千名大學生。
香港專上學院持續教育聯盟主席楊健明表示,政府要到○五年才增加大學學額,令副學士出現銜接真空期;而且一千個學額並不足夠,難以達到將專上教育普及率達至六成的目標。
此外,政府將放寬對院校招收國內及海外學生的人數上限,本科生及修讀式研究院課程最多可取錄百分之四,即每年五百八十名非本地學生,較現時增加一倍;研究課程更不設招收非本地學生的上限。
吳清輝表示,由於百分之四的比例很少,本港學生又很少進修博士課程,所以不會減低本地學生入大學的機會。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指出,增收非本地學生名額,可提高大學的國際性,惟資源所限,校方不會無上限地招收外來學生;至於學分互通,須由八大慢慢商討才可達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