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總理訪港,語重心長地對港人說:「我不認為香港的困難現在已經到底了,同胞們、同事們,未到底呀!」
香港的困難是甚麼?
香港的困難實際上很簡單,那就是香港人憑甚麼賺這麼多錢?
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 曾淵滄博士
過去,中國不開放,香港得天獨厚,發展成全球第一的輕工業,但中國開放後,香港人憑甚麼拿高於內地十倍、五倍的薪水?要拿高薪,就一定得拿出高的本事,香港人有甚麼本事,值得拿高薪?
你罵香港人到深圳消費,但阻得了香港人到深圳嗎?要加多少陸路離境稅才能阻止香港人北上消費?不北上消費,會留在香港消費呢?還是將錢收在銀行?
這不是香港獨立面對的問題,日本、台灣、新加坡,誰不感到中國的壓力?
美國人為甚麼可以拿高薪?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科技水平冠全球,美國的人才來自全世界,每年,中國要製造多少千萬雙的鞋子,才能換得美國一架飛機。香港人會造飛機嗎?
過去,香港稱霸全球的輕工業,靠的是低成本的競爭,今日,誰能比中國大陸提供更低的成本,同時維持高質量的生產?
香港目前面對的短期問題如樓價下跌,美國經濟衰退等都不難解決,沒新的供應,發展商手上的樓房遲早會賣光,賣光後樓價就會升,美國經濟也遲早會恢復增長,一增長,香港又得救,但這只是短期的得救、短期的復甦,是經濟循環罷了,長期而言,還得解決香港人憑甚麼拿高薪的問題。
日本人的科技水平比不上美國,但是,十年前,日本人的薪水比美國人還高,終於種下了禍根,今日日本股市指數竟創十九年新低,慘不慘!
任何地方的長期經濟發展,總離不了競爭力,薪金是競爭力的一部份,投資者眼中只有成本與回報,不要相信這個那個機構的競爭力排名比賽,那全是胡說八道。
今日,全球競爭力排名第4的新加坡正面對衰退,也面對相近於香港的高薪問題,新的外來投資少了,中國大陸,這個競爭力排名非常後的地方,吸走了大量的投資。因此,擺在香港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是再進一步降低工資成本,二是大力發展值得拿高薪的行業。
降低工資成本是痛苦的,不受歡迎的,發展值得拿高薪的行業則得動腦筋,不要幻想搞高科技,香港已經落後過別人數十年,想追很難,香港只能利用本身仍殘存的優勢去發展,教育、法律、會計、醫藥、展銷、廣告、金融、物流、旅遊、通訊、資訊,等等行業,都遠遠優勝於內地,香港就應該利用這些優勢,一方面傳授、協助內地發展上述專業,另一方面則在傳授、協助過程中為自己賺取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