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鐵定於明日凌晨零時開始實施急症室收費,但昨日仍有不少到急症室求診者一肚疑問:急症室何時實行收費制度?怎樣繳交費用?甚麼人才可申請減免?多個病人組織預期,實行收費制度會帶來一片混亂;更有年老的長期病患慨歎:「睇急症都要畀錢,即係叫我等死!」 記者:梁洵瑜、翁煜雄
【本報訊】急症室明天開始實施收費制度,市民能於明日(二十九日)凌晨零時前抵達急症室而又成功登記掛號,就毋須繳付一百元。雖然公立醫院已在急症室張貼收費通告,但不少求診者都認為,醫院管理局沒有清楚說明急症室實行收費的時間及安排,他們恍如置身五里霧中;病人組織則擔心,實施新收費制度初期容易出現混亂,院方必須加派人手在場協助及向病人解釋運作。
雖然醫管局已在各急症室張貼收費通告,但不少正在急症室輪候診治的病人都察覺不到。求診者周小姐坦言,當局並無清楚提醒市民急症室收費詳情:「淨係知會加,但唔知加幾多,幾時加?而且乜先係合資格人士呀?都冇醫護人員主動同我哋講!」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陳萃菁強調,由於首次在急症室實施收費,員工均沒有收費或應變經驗,很容易會出現混亂,若員工在病人登記時要向不少病人解釋收費制度,或講解如何申請減免等,令登記時間延長,故實施初期應增派員工。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初期出現混亂並不出奇,院方應該派員工臨場應變,但他催促當局應盡快公布減免機制。患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病症的七十一歲李靜招婆婆,每月都要覆診兩、三次,早前更因血壓低而經常暈眩,每個月都被送往急症室兩至三次。對於急症室收費,她感到十分擔心,強調「睇急症都要畀錢,即係叫我等死!」
由於五名兒女中有三人失業,李婆婆現時只靠一千二百元傷殘津貼過活,近日每想到急症室收費便寢食不安,夜半更因不斷咳嗽而喘不過氣來,但仍只塗藥油了事。她無奈地說:「習慣吓擦藥油止咳止暈,唔好咁容易去急症室,邊有咁多錢呀。」她希望政府體恤長者及長期病患的苦況,豁免收費。
政府重整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架構的頭炮於明天正式展開,市民到急症室求診,若持有本港身份證人士、其配偶及其十一歲以下子女要收費一百元;其他非符合資格人士,則要繳付五百七十元。
醫管局重申收費制度不會影響對病人的治療,醫護人員按病情分流,危殆者可獲即時治療,其後在許可情況下才收費;其他病人則在登記時繳費;經濟有困難者可在治療後向社工申請減免(見表)。
其實各公立醫院如伊利沙伯醫院等的急症室登記處或病人輪候處已分貼上中英對照的收費告示,而不少急症室近日亦已模擬收費運作,讓員工熟習收費及電腦程序,希望實施時順利,而護理人員會集中治療,由文員負責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