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茶樓的鳥聲 - 鍾偉民

龍華茶樓的鳥聲 - 鍾偉民

香港沙田的「龍華酒家」賣乳鴿;澳門的「龍華茶樓」沒乳鴿,但有相思,有畫眉。茶樓在提督巿北街3號,紅街巿旁邊。
九點鐘,到了樓下,進門拾級,已是滿階鳥聲。鳥,竟比人多;鳥聲,也比人語聒噪。我點算過,起碼六十籠。「假日還要多,過百籠。」老闆何明德先生說;茶樓開了四十年,何先生守住的,是父業。
都是熟客,不必招呼;茶,自己去沏;點心按時出爐,吃甚麼,自己去拿;茶壺茶葉,還可以自己捎來,用完,就泊在桌邊曬太陽。「茶客都守規矩,見我不在,自己會算好茶錢,第二天再來付。」何先生說。
相思,多掛在窗前盆景花影裏;白布罩住的,都是畫眉;畫眉好壯碩,決鬥前,雌鳥連着籠子讓人送到兩隻雄鳥面前,一對春情勃發,妒火攻心的籠中鳥,裝腔作勢,鬆毛鬆翼;籠門打開,為了奪得交配權,不惜拼個你死我活。

鬥雀沒鬥雞殘忍,鮮有即時披血敗死的,總是喉嚨受了傷,回去餓死。茶客三數十人,清一色是男人,幾乎都年過五十;有移民海外的,為了鬥雀,冬天總回來幾個月,人,相處和洽,生死鬥,都派籠鳥作代表廝殺去了。
鳥籠擺了一地,要近觀,茶客大急,頻呼「老友!」趕人,才明白自己踏在他脆弱的命根子上。男人好勝,老了,寄望大鳥代顯雄風,是人之常情;鳥,每星期惡鬥兩三次,事前有告示;如果小賭怡情,大賭養性;從事「怡情養性」的活動,當然也是人之常情。
何先生守住這樣一家不賺錢的茶樓,讓茶客不必到公園裏去「享受」桑榆晚景,我總覺得他有一副菩薩心腸。點心,是傳統的味道;人情,是傳統的味道;香港大概已經沒有這樣的茶樓,澳門也僅此一家;在這幅風俗畫褪盡顏色之前,投身其中,泡一壺濃釅的普洱,忽然身是畫中人;心情,好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