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顯然是人民的選擇!」在一片爭論聲中,英國廣播公司(BBC)周日公布「英國歷來最偉大人物」選舉的結果,二次大戰時期首相邱吉爾壓倒維多利亞時代工程師布魯內爾與威爾斯王妃戴安娜當選,前北愛事務大臣毛美琳認為他獲選是實至名歸。
BBC在一個多月內,讓英國人透過電話和電子郵件選出他們心目中的「最偉大英國人」。正式公布結果前,BBC第二頻道電視台舉行了一場兩小時的現場辯論會,由擁護特定對象的歷史學家發表意見拉票。
結果在之前已選出的英國十大偉人中,邱吉爾獨得近兩成八選票,憑四十五萬六千多票當選最偉大英國人,比亞軍布魯內爾多五萬八千票,比季軍戴妃更多出二十三萬多票。達爾文、莎士比亞等名人屈居其後(詳見附表)。
BBC同時讓公眾就「對後世影響」、「才華」、「領導才能」、「勇氣」和「愛心」五項優點為候選人物評分,結果邱吉爾除「才華」不及布魯內爾和牛頓,其餘四項得分均最高,「領導才能」更在十分中獲九分,是十大偉人唯一獲九分的一個。
戴妃雖然高踞第三位,但五項中只有「愛心」(六分)與「勇氣」(五分)得分較高,餘下三項分數均是最低的。
毛美琳形容邱吉爾是個糅合了「英國人古怪、仁愛和堅毅性格特點的人」,讚揚「他是最偉大的英國人,因為他顯現出保護英國抵抗(納粹德國)侵略的決心和勇氣;若非他的領導激勵人心,二次大戰的結果可能會很不同」。
邱吉爾戰時發表過多次激動人心的演說,包括四○年在國會表示:「我沒有甚麼可以付出,除了鮮血、辛勞、淚與汗。」他在六五年逝世前,曾兩度當首相,兩度轉投政黨,及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不過,德國歷史學家弗里德里希上周斥責邱吉爾是「戰犯」,因為他在四○至四五年間下令轟炸德國城市,造成逾六十三萬平民死亡。
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