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 補 - 蔡瀾

幫 補 - 蔡瀾

在《壹週刊》中寫食評,不知不覺也有十多年。有些食肆看到稱讚完的文章,就拿去放大貼在櫥窗裏。友人看了:「收它們多少錢?」
怎麼會向人家伸手?臉皮不至於那麼厚吧?
對某些餐廳特別愛好,常在文章中提起,友人看了又問:「你有份開的?」
沒有。那些熱門食肆,我都不是股東,我的食評,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美食坊那麼多人排隊,你賺到笑了。」友人又酸溜溜地。
以我的名字為招徠,我拿地產商一個顧問費,餐廳的收入與我無關。
「那麼粗菜館呢?」友人再問;「不能否認不是你自己開的!」
「粗菜館」的確是由我發起。當年在嘉禾工作,有幾位手下,一人一股。股東之中還有一間食肆的老闆和替我醫好五十肩的針灸師陳道恩先生,屬於薄利多銷的性質,有賺有虧,沒分到多少錢。

寫食評的人並不一定會開餐廳,那是另一門很深奧的學問,而且很黐身,一定要跟得很足才行。當成副業,失敗的例子居多。
有時好心沒好報,像有一家南洋餐廳,老闆娘常求我替她義務宣傳,我覺得她的東西做得不錯,就照實寫了。
生意一好,此人雄心萬丈,在美食坊又開了一家同性質的餐廳,但食物標價太高,收入一減少又來叫我想辦法,我替她設計一些新菜,又幫她刊登廣告,本來可以維持,但她喜歡時到到,不愛去時不出現,倒閉時才發現被收銀員私吞不少。
向她要回代支付的廣告費,對方語氣冷淡:「已經執笠了還甚麼錢?」
看樣子這一筆款項凍過水,還是借此為題,賺一點稿費幫補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