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六四」之後,江澤民當上總書記,當時北京流傳一個政治笑話:
有一天,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同坐一車出外,途中有一條老牛伏在路中心,車子無法駛過。李鵬說,「讓我來。」他下車去對老牛說:「你再不走開,我要宣布戒嚴了。」牛仍然不動。楊尚昆說,「我來吧。」他下車對老牛說:「你再不走開,我要讓解放軍開過來了。」牛依然不理睬。最後,江澤民下車,在老牛耳朵邊輕輕說一句話,老牛即飛快走開。回到車上,李、楊問江,他說了甚麼,江說:「我對老牛說,若牠再不走開,我就讓他當總書記了。」
這個笑話說明,在中共體制下,當總書記實在是最不好受的事。原因何在?就在於總書記要負起全部的政治責任,而在大多數情形之下,總書記背後總有一個真正有實權的人,在主控一切,並干擾總書記對權力的行使。也就是說,總書記有責無權,而背後的人,則是有權無責。
毛澤東時代,總書記是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是劉少奇、鄧小平,文革開始是林彪,後期是鄧小平,他們都沒有好下場,原因是他們都有責無權,而毛則有權無責。
鄧小平時代,總書記分別是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趙也沒有好下場,江澤民剛開始當總書記時,因為推行較「左」的政策,說「要個體戶傾家蕩產」,使全國二百多萬的個體戶無法續領牌照,於是鄧小平南巡,在深圳說「誰不搞改革開放誰就要下台」,讓江澤民在北京嚇得發抖。儘管最後鄧小平以「事不過三」(胡、趙已相繼下台,不要再難為第三任的總書記了)為由,放了江澤民一馬,但鄧小平的垂簾聽政仍讓江極不好受,推動任何政策都必須瞻前顧後。
到後來,由於自然規律使鄧小平對甚麼事情都幾乎管不動了,江澤民才能平安地保住總書記這個「三煞」位,並且擴大自己的權力成為真正的「核心」。
專權體制的特點之一,是老人政治,看來現在又重演了。最新的消息是,胡錦濤在十六屆一中全會的講話中,確立江澤民為「黨內偉人」,並保證,在重大問題上將向江澤民「尋求指導並聽取他的意見」。由此,垂簾聽政的格局正式形成。這情形,與一九八七年十三屆一中全會時,黨內有一個內部決定,遇有重要問題須由鄧小平拍板,是完全相同的。至於甚麼問題屬於「重要問題」,自然也是由背後的政治老人決定。
一九八七年之後,無論是八八年鄧小平硬闖物價關,還是八九年處理學運,鄧小平都在幕後拍板作決定,而責任卻全由趙紫陽去揹。中國的政局也就在那兩三年極不穩定。
權責分離,是中國政治文化中最糟糕的傳統之一。在政治生活中,以至在許多私人企業中,均普遍地存在。江澤民垂簾聽政之下,相信胡錦濤的主政會有一段相當長的困難與不穩定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