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債券:選擇債券 揀熟悉發債體

漫談債券:選擇債券 揀熟悉發債體

上次談到債券的利率和年期風險。由於債券的贖還期一般比存款長,而且發債體不一定是有國家央行或銀監機關監管的商業銀行,所以投資者要較注意發債人的償還能力,以免蒙受本金風險。
利率和滙率同屬市場價格風險,一般來說,價格風險會低於信貸風險,因為一旦發債體出現財務危機,投資者可能需要虧損部份甚或所有本金。如美國的安然(Enron)和環球電訊(Worldcom)出現財務問題後,二手市場債券價格因折算債權人可能損失部份本金而大幅下跌;公司有違約可能時,一般都會給評級公司大幅調低評分至垃圾等級或有違約可能水平,加上市場謠言滿天飛,小投資者根本無從決定止蝕與否。

評級易後知後覺
所有願意承受較高信貸風險來換取高回報的投資者,要特別注意自己對風險度和產品的了解,某程度上不可單一依賴信用評分。因為評分公司的調整行動,有時會受發債體資訊不夠透明度或刻意隱瞞而滯後,例如金融風暴時候,評分公司便未能發出預警,大部份出現財務問題的國家,其評分都是在危機出現前後才大幅下調;投資者基本上未有機會在亞洲債券價格未大幅調低前及時止蝕離場。故除了國家級,超國發債體如世界銀行和AAA評分的債券,小投資者應該選擇自己較有認識和較易得到資訊的發債人(如本地金融機構)作為投資對象。
同年期債券的息差並不一定只反映各發債人的評分高低,因為不同地區的投資者,對個別信貸風險會有不劃一的看法。取個例子,香港公營機構如按揭證券公司、地鐵、九鐵和機場管理局的信用評分都是A級,相對一些歐美商業銀行還要低,在國際債券融資市場可能要付較高的邊際息率,但是由於香港的投資者(包括本地銀行、基金或私人)都對這些發債體有認識,而且香港屬淨投資區(NETCREDITOR),所以香港的公營企業其融資成本比一般同級評分的發債體為低。

有政府背景穩健
一般來說,有政府資金背景的發債體違約的機會較小。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的外幣存款上漲速度極速,卻缺乏貸款出路,故如中國海洋石油的評分不算高,但其債券的發行成本和二手作價都有好表現(見表一)。
除了債券利息收入外,投資者亦可購買利率比美元和港元為高的外幣債券(見表二)。若果讀者認為未來一兩年美元兌澳元、紐元或歐元的滙價都只會窄幅上落,甚至偏向下滑,就可以選擇以上貨幣的債券,透過承擔年期和外滙風險,以換取較高回報和滙率上的增值機會;若果對滙率風險有保留,亦可考慮設止蝕水平。
馮孝忠 新加坡發展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