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粘米糭可以做正餐

印尼粘米糭可以做正餐

黃太是印尼華僑,在印尼出生,十多歲時才去中國,更曾是中國國家羽毛球隊的成員,現在仍然有教小朋友打羽毛球。自言生活裏除羽毛球就是做菜的黃太,一直鍾情印尼菜,曾特意回印尼學烹飪一個月。今次她便教女兒的好朋友Hattie和對印尼糭好奇的Cindy做這種印尼華僑間很普遍的小點。

記者:謝翠玲
攝影:陳盛臣
示範:北角讀者黃太
逢星期一至日刊出

印尼糭
黃太說正宗印尼糭是以當地一種白米和糯米各一半做的,但她跟媽媽學的印尼糭都經過改良,改以全白米做,還多加了雞肉,更豐富好味道。黃太說她平日都會做很多糭,女兒跟女婿也很喜歡吃,女婿更有連吃五隻的紀錄。

材料:
粘米2斤、豬後腿肉及雞腿肉各半斤、香菇及蝦米各1両、乾葱頭、蒜頭各適量(分兩份) 、上湯適量、印尼甜醬油半支


做法:

1 以攪拌器打碎材料。乾葱、蒜頭和蝦米要打得碎一點。雞不加調味蒸熟,留起雞湯浸米。雞肉拆出,跟香菇和豬後腿肉不用攪太碎。

2 將一份乾葱和蒜茸爆香,加蝦米和香菇粒同炒。豬肉碎加少許生粉和浸香菇水拌勻,倒入鑊中炒至肉碎散開。落雞肉粒,灒少許酒,加雞湯、醬油,以適量鹽和胡椒粉調味。不停攪拌,讓材料均勻沾滿醬油,炒至保留少許醬汁,加芝麻油拌勻,盛起。

3 將已浸雞湯三小時的粘米隔水取出。落鑊爆香另一份乾葱和蒜茸,加入粘米同炒,炒時逐少加入上湯、浸冬菇水和浸蝦米水,將米炒至半熟,加鹽調味。

4 糭葉隔晚洗淨,用滾水煮10分鐘,浸過夜至軟身。按大小可用兩塊或三塊糭葉。把糭葉重叠,光滑那面反出。用左手捲起兜形,將米加入約三分之一,加入餡料,再加入米至跟葉平衡,壓實。用右手把長出來的葉向左拉平,壓實。

5 把糭跟手掌平衡,將形狀整理成三角形,把糭葉順方向捲,包成完整糭形,以水草紮實。大煲加水要蓋過糭。水滾後轉中火把糭烚2小時。間中加適量滾水補充。

印尼啫喱
這一種印尼甜點同樣是黃太跟媽媽學來的,味道帶有椰汁和紅糖香味,隱隱傳來的斑蘭葉香氣更是黃太親自在家種植的,大家當然也可在泰式雜貨店買到。這種甜點有兩層顏色,卻毋須另花工夫,因在凝固的過程中會自然分成兩色,很特別。

材料:
印尼大菜條1條、水2杯、椰汁1杯、蛋1隻、砂糖1湯匙、紅糖(椰糖)1塊、斑蘭葉(巴藍各葉)5片


做法:



東南亞超市找地道材料
要做印尼食品,黃太會到屋企附近的華豐國貨三樓的營多美食市場買材料。這是北角區中較大型和齊全的東南亞超市,超市店員和老闆都是印尼華僑,同聲同氣。

名牌沙嗲甜醬油
原來印尼甜醬油也有名牌。黃太說這種「沙嗲」(Sate)甜醬油(每支$8/300毫升)已有百多年歷史。這種醬油的味道比一般的甜醬油濃郁和香。除適合做印尼糭外,也可用來醃沙嗲肉串。

印尼紅糖即椰糖
印尼甜品中,很多時都會用到紅糖(每條$7/300克),出產地多是印尼或爪哇。他們用的紅糖其實是椰糖,味道比一般糖濃和甜,有椰子的味道。黃太說如果做印尼啫喱時不用椰汁,紅糖份量可以用雙份再加可少許牛奶,也有同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