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四家經紀組織上周要求港交所(388)暫緩撤銷最低佣金制,原因是業界淡風勁吹,過去1年便有20多家本地證券行結業。不過,淡市中仍有證券行計劃大展拳腳──新加坡上市的大華繼顯月初在荃灣增設分行。大華繼顯(亞洲)董事總經理(企業及零售業務)許照中說,該行希望以結盟方式在港擴展;並於現有80至90名經紀外,再增聘人手至百人以上。
許照中接受訪問時說,大華繼顯的發展步伐一直與收購有關。該公司是由繼顯證券及新加坡大華銀行證券部合併而成。繼顯是新加坡老牌經紀行,早於1900年成立,97年踏足本港;00年被大華銀行證券部收購,重新命名為大華繼顯證券;去年7月,在港收購莫應基證券;年初收購新加坡華聯銀行的證券部;年中又收購和昇證券。
對於該行會否再進行收購,他說不排除此可能,但一切由總公司決定,至於他負責的零售業務則會繼續擴充。他說,在9月到任之前,已有10多名經紀由萬信證券過檔,希望銷售部的規模可逾100人。大華繼顯新加坡總部零售經紀約有800人,另100多人負責機構投資者,合共達千人,是新加坡最大的經紀行。
許照中說,證券業低迷主要因投資者不放心將股票存於證券行,這是由於較早時不少細行挪用客戶資產,嚇怕投資者。他認為,若能做到將股票放在證券行與銀行一樣安全的話,本地證券行才有生機。要達到此目標,除非強制要求所有投資者將股票存放於中央結算戶口內,經紀行便無法挪用客戶股票。
另一方法是改變整個行業的經營模式。許照中說,除直接收購及開設分行外,仍有其他擴充的方法。他正在游說小型經紀行與該公司結盟,成為其客戶前線,藉此形式擴展大華繼顯的零售業務。
他說:「好似保險經紀咁,靠攏大行」,以大華繼顯名義為客戶提供證券服務,增加客戶信心,因為該公司的大股東為大華銀行,市值達126億美元,資產逾600億美元,客戶較有信心。藉着結盟,除可保留細行小老闆身份外,也可留住客戶,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他承認大華繼顯仍未成功爭取到細行加盟。他認為囿於傳統觀念,本地細行暫時仍未能接受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