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派位機制明年檢討<br>突擊測試或取代學能測驗

升中派位機制明年檢討
突擊測試或取代學能測驗

【本報訊】當局會在明年檢討具爭議性的升中派位機制,教育統籌委員會建議的長遠方案,很大機會名存實亡,政府現正急謀替代方案。曾為教育署進行升中派位機制研究的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侯傑泰獻策,以數年一度的突擊測試取代學能測驗;有教統會成員認為,方案值得考慮。 記者:譚秀嫺

侯傑泰接受訪問時表示,學能測驗的作用,只在調整學校間的分數差異,即在甲校考第一,可能相等於在乙校考第十,分數經調整後,用以決定各校有多少學生屬於第一、第二及第三成績組別。

採「矩陣取樣」法
他建議採用「矩陣取樣」方法,把一間學校的學生分成多組,每組測試不同項目,例如作文、閱讀理解、會話、聆聽等,一改學能測驗只設選擇題的做法。
為免學校操練學生,他指出,教育署可以不定期到小學進行測試,每所小學可數年測一次;新校或學生水平波動大的學校,測試可以較頻密;測試更在學年內任何時間突擊進行,以免學校預習。
若仍害怕出現操練,「咁不如搜集晒全港小學嘅試題做個試題庫。你咪操囉,點操呀?」侯傑泰表示,機制的設計是為了減低操練的回報;同時,隨着中學自行收生的比例增加,均衡教育反而對學生報讀中學更有利。

體現全方位教育
不過,英文中學聯會主席陳璐茜認為:「點解要搞到咁麻煩,點解唔每年抽樣考一次呢?」該會主張逐年抽樣測驗以調節學校間的差異。
中文中學聯會則提倡,測驗內容應體現全方位教育,即除了中、英、數外,也應包括課外活動、社會服務、體藝成就等。
該會主席黃美美修女表示,對於採用甚麼調節機制持有開放態度。但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一致反對教統會的長遠方案,即完全取消調節機制,所有小學平均把學生分為三個成績組別;黃修女說:「教統會假設咗全港小學水平係一樣嘅,但事實上唔係咁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