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再談矛盾 - 李怡

李怡專欄:再談矛盾 - 李怡

上周五本欄談到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年輕朋友要筆者作一點解釋。
這是辯證法中很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毛澤東的《矛盾論》曾作詳細闡釋,對這方面稍有涉獵的人(比如老一輩的中共黨員)對此都有了解。
主要矛盾的意思是,在我們面對的複雜事物中,會有許多矛盾存在。在所有這些矛盾中,若我們不分主次、先後、輕重、緩急,「鬍子眉毛一把抓」,那就一定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比如現在香港特區政府就是這樣。既要減開支救財赤,但又怕公務員減薪會影響公務員穩定;要開源加稅,又怕損害香港營商環境;要救樓市停止賣地,或投資基建刺激就業,又擔心減少庫房收入或擴大開支增加財赤;要增急症室收費,病患者又說收買人命;要為第二十三條立法,又會削弱香港人以至國際投資人士的信心……。總之,矛盾一大堆,董伯十個指頭要按住十一隻跳蝨,做甚麼都動輒得咎。
矛盾論的思維方式認為,在許多矛盾之中,必有一個主要矛盾,它起着領導和決定性的作用,其他矛盾則處於次要的服從地位。香港許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甚麼?
朱鎔基來香港,多次講話,告訴特區政府,香港的主要矛盾,就是經濟問題,就是擺脫困境。其他的矛盾,都可以暫時擱置,而且只要抓住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的矛盾都好辦。比如《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問題,在這時候提出來衝擊市民的信心,對提振經濟實在只有起破壞的作用。澳門在經濟情況改善、就業改善的情形下,決定明年提二十三條立法問題,相信阻力就會少得多了。

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意思是:矛盾的形成,必有兩個對立面,兩個對立面中,則必有一方居於支配地位,起着主導作用,而另一方面,則居於被支配地位,成為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要解決矛盾,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香港目前的主要矛盾是經濟問題來說,它有兩個對立面,一是一切振興經濟的措施,一是財赤。這兩件事是矛盾的。你要用減稅、停止賣地、投資基建來提振經濟,就會擴大財赤;你要用加稅來減財赤,就會損害投資環境,不利提振經濟。朱鎔基一再說花光了香港的財赤也不怕,說中國可以動用外滙儲備來救香港,實際上都是針對特區政府對財赤一天到晚憂心忡忡的極而言之的說法。他的主要意思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對香港經濟作「結構性調整」,要香港作「第二次創業」。只要經濟調整好了,第二次創業來了,還怕財赤嗎?
然而,從上周四董伯與傳媒的談話,他顯然沒有領會朱總的意思,仍是這也很重要、那也很重要、要從長計議的「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拖拖沓沓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