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高息股的另類選擇」一文刊登後,收到不少讀者的查詢,在11月10日刊登的一文中,筆者已討論過一些盈息認股證的常見問題,錯過該文的投資者可在
甚麼途徑可以購買盈息認股證?
盈息認股證跟正股一樣,同屬上市產品,投資者可透過任何持牌證券行或銀行,在每日的交易時段內買賣,所有盈息證的買賣皆可按照特定編號,從股票機上查閱。
假如持有盈息證至到期日,會有甚麼後果?
與傳統認股證一樣,投資盈息證的最終投資回報將取決於股證行使價及最後結算價的關係,最後結算價是由相關正股在到期前5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計算出來。
以恒生盈息證9354為例,其行使價為65元,現約30%價內,在明年9月股證到期時,只要恒生股價高於行使價65元,投資者便可收取現金回報。那麼,投資者如何計算9354在到期時可收取的金額?假設恒生(011)在9354到期前5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為95元,投資者便可透過每份盈息證收取現金30元(即95元-行使價65元)。當然,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將已收取了在明年9月股證到期前恒生所派發等同兩次股息的現金回報。
購買盈息認股證需要多少手續費?
基本上,購買盈息認股證的手續費只是經紀佣金及有限的交易徵費,由於盈息證是以現金交收,並不涉及股份轉讓,因此買賣盈息證不用繳付股票交易印花稅,省卻大部份交易成本,這也是投資盈息認股證與正股不同之處。
盈息認股證的回報率比股票高,所需資本較少,到底兩者有何不同?涉及的風險又有甚麼分別?
持有盈息證與股票的主要分別之一,是投資者的身份問題。盈息認股證持有人並非相關股份的股東,雖然可收取等同普通股息的現金回報,但不會有任何投票權或直接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同時,有別於投資股票,倘若盈息證到期時屬「價外」狀態,持有人將沒有持有股票的權利,故不能完全視作長線投資。同時,投資者也要考慮時間值流逝的因素(雖然一些長期價內的盈息證,時間值對價值影響較低),倘若正股一直原地踏步,盈息證的價值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哪些盈息認股證值得注視?
除了上周提及與「高息股」掛鈎的盈息證外,市場焦點大多集中在即將派息除淨的新地(016)及中電(002)。新地將於本周二(11月26日)除息,欲收取股息的投資者必須最遲在明日(11月25日)買入正股或新地盈息證9356(盈息證9356只會派發普通股息1元,在除息日也作出相應調整)。倘若投資者打算購入1000股新地,需要動用的資金為5.3萬元以上(按照11月21日收市價),然而,投資1000股新地盈息證9356,只需1.3萬元左右,單從投資成本來看,已有很大差距。中電將於本周五(11月29日)除息,投資者必須在本周四或之前買入盈息證9353,才能收取等同股息的回報。我們可從中電盈息證9353的上周表現,對盈息證的價格走勢有一定了解,其價格走勢能跟貼正股。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