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少林寺有三十六房,房房有機關,庸手闖進去,吃不了兜着走;現實裏,廣東菜原來也有三十六藝,高手入庖廚,食客吃不了,可以打包走。甚麼是三十六藝?「灼滾熬涮,焗烘燻煙,鹵炒煎釀,爆炸火屈泡,燒蒸燉扣,燴煲烚煮,炆烤煨臘,酸拼凍醃,扒撈拌醬。」六記明說;六記明,就是澳門沙梨頭仁慕巷「六記」的李明佳先生。
「我不明白的,就一個『拼』字。」「從前,有所謂的大按和細按師傅;按,是按板;搓麵皮麵條,用大按板;包水餃雲吞,用小按板;拼,講的是跟麵食有關的技藝。」六記明說得明白。
帶《飲食男女》的記者去覓食,多得阿正和陸波兄關照,請六記明為我們示範真正的「竹升印麵」;「印腳」,用陰力,過癮處可意會不可言傳;「印麵」,根本是一門神技了,高手寥寥,要是無以為繼,會失傳。六記明幾十年苦練,跨在大竹篙上,像騎着一匹千里馬,我印,我印,我印印印……一團枕頭大,鮮黃潤澤的麵粉擱在大按板上,讓他用竹升「印」上幾個鐘頭,翻開來,竟變成一幅百尺長,薄如蟬翼的黃布!這「布」,是做雲吞皮的;我只想到該請鄧達智兄過來,設計一系列的秋冬麵服。
「麵皮怎可以這麼柔韌?」「打麵用的蛋漿,每三隻蛋裏,一隻是雞蛋,兩隻是鴨蛋;雞蛋香濃,鴨蛋易起膠……」六記明說。六記的炸雲吞,有三種:錦鹵、香酥、薄脆,各有風味。雲吞皮,都臨場「親印」,求其細薄;麵,印成港官臉皮般厚,就可以「過機」;要一碗雲吞麵,細味皮質微妙的差異,像在吃藝術品。
蝦,還是新鮮的,手剝的;湯,濃郁醇厚,用大豬筒骨、雞、銀蝦乾、甘草、大地魚、羅漢果、黨參等熬成。「我堅持用父親傳下來的方法。」原來除了有米通鯪魚球的創新,也有這不忘本的「古典雲吞麵」。夜色深沉,六記明,這笑傲江湖的大按高手,繼續用他的大竹升懷念舊時明月;而他的懷舊,讓一碗麵,就要成為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