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證實 環保措施奏效<br>限燃料硫量港人壽命延長

醫學研究證實 環保措施奏效
限燃料硫量港人壽命延長

【本報訊】清新空氣可以延年益壽,香港大學與英國倫敦聖佐治醫院醫學院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本港自九○年制訂措施以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後,其後五年內,每名市民平均加壽二十至四十天,每年死亡人數減少六百人,以此推算,即減少了一萬年的壽命損失,顯示減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有助延長港人壽命。有關研究將於今日出版的權威醫學期刊《TheLancet》(刺針雜誌)中發表。

每年死亡人數少2.2%
環保署在九○年起實施燃料含硫量限制措施,規定工業用及車用等燃料的含硫量,必須少於0.5%。負責進行研究的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以及倫敦聖佐治醫院醫學院公共衞生科學系,在過去兩年收集本港在措施實施後五年的死亡率及人均壽命等數據,進行研究分析。
研究發現,在措施實施後的五年內,本港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幅減少一半,由每立方米四十微克降至二十微克,但與措施無關的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氮及可吸入微粒等的含量則不變,臭氧的含量更有所上升。
與此同時,本港每年的死亡人數減少了2.2%,其中每年因呼吸系統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平均減少5%;因心臟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數亦減少2%。以人均壽命來計算,即每年減少了一萬年的壽命損失。
研究亦計算出,減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後,每名市民每年的壽命平均增加了二十至四十日,而不同年齡人士平均可增加的壽命日數不同,以一名二十五歲的男子為例,若他在空氣質素改善後的低污染環境下生活十五年,平均壽命可延長一年半至近五年不等。
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林大慶昨在記者會上表示,由於研究已排除了季節性及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加上在措施實施後,空氣中只有二氧化硫的含量減少,因此可證明減低二氧化硫含量,有助減低本港市民的死亡率和延長壽命。
林大慶相信,繼續減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可有效促進市民健康,建議港府繼續制訂環保措施,包括多使用鐵路及電動汽車等不污染環境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