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曉得,吃完飯,筷子不能橫擱在碗上,那是爸媽用筷子頭打腦袋瓜訓出來的禮數。現在才曉得,那其實很合禮,更是古禮。
古人長幼,同桌而食,晚輩先吃飽了,而長輩好像牛反芻地尚未完事,就不能離席。為求合乎禮貌,晚輩只好裝樣子,像還在吃喝。好在到了宋代以後,倒不必裝樣子了,只須把筷子橫擱在碗上就成。要不跟長輩吃一頓飯,牙關準痠軟得像嚼了頓犀牛皮。
把筷子橫擱碗上,跟吃完西餐將刀叉橫擱碟子上,我看不出有多大差別。明朝有個叫俞肅的官,卻因為當着朱元璋面前這樣做,被視作對皇帝不敬,遭發配當兵,丟了烏紗。沒因此丟了頭顱,總算萬幸。所以筷子橫放直放,箇中實在大有學問,哪能輕重不分。
今天中國人把筷子直放,日本人倒是橫放。古時中國人卻原來把筷子橫放、〔勺子也這樣擺。中唐墓穴的壁畫、晚唐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可為證。到了五代,筷子擺放的方式開始轉變,及至元代,就從此直放到今天。日本人在平安末期(十一世紀末)還把筷子直放,進入鎌倉時期改為橫放,跟我們剛好顛倒過來。
日本最早使用筷子的記載,是七世紀初。小野妹子與隋使裴世清回國,在國宴上就用上筷子作食具。我們卻在三千年前已用筷子,早了約二千年。儘管不過兩支木條,怎麼擺放又哪能說橫豎都一樣。這食具經歷過的甜酸苦辣,滄桑興亡,又哪能光一頓飯工夫就說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