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加快進行連接香港、澳門及珠海大橋的可行性研究,將在下月完成,大橋落腳點初步選在大嶼山,大橋落成後有助將本港、澳門及深圳三地組成一個旅遊「鐵三角」。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本周初訪港時同意加快港澳珠大橋計劃,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表示,正加快進行港澳珠大橋的可行性研究,估計下月有結果,大橋的落腳點初步以大嶼山為首選,旅遊的經濟效益亦最大,因為大嶼山有迪士尼主題公園,可連接澳門的博彩業成為一個整體旅遊點,再加上深受國內旅客歡迎的深圳小人國及錦繡中華等景點,便可組成一個三角形旅遊區域,但選址亦需考慮環境及交通流量的影響。
廖秀冬表示,由於政府財赤問題,原則上是希望有財團參與港澳珠大橋的建設;至於與港澳珠大橋功能重叠的十號幹線計劃會否擱置,目前仍在考慮中。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熊永達認為,港府有決心建橋是好事,但大橋如何配合三地的經濟發展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大橋的財務、技術及配套規劃等複雜問題,都需經一定程序去商議及審慎研究,不能不顧一切,估計大橋至少需時八至十年才能建成。
另外,廖秀冬昨出席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時承認,耗資一點四億元興建的吐露港公路隔音屏障,只會惠及一千七百戶居民,平均每戶要花八萬元,不合經濟效益,加上大批居民投訴屏障阻擋海景,當局正重新檢討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