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策略:舉債投資提防賠了夫人又折兵

理財策略:舉債投資提防賠了夫人又折兵

Victor今年二十八歲,對金融投資興趣很大,讀書時代已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閱讀有關書籍。三年前,Victor小試牛刀,認購了一隻新上市股票,賺取了數千元利潤,初嘗甜頭。自此,他的投資更加進取,一些二三線股更成為他經常追捧的對象。再經過幾次斬獲,Victor對自己的投資眼光信心十足,並相信賺大錢的先決條件是先有足夠本錢。為達到「以錢賺錢」的目的,Victor考慮舉債作槓桿式投資,他渴望盡快賺取第一桶金,利用投資收入維持他現時的高消費生活方式。

到底借錢來投資理財適當嗎?我們的長輩經常告誡子女,不要向別人借錢,也不要借錢給人。若非萬不得已,不要賒欠他人錢財。但在現實的社會當中,試問哪個做生意的不曾舉債呢?
一般而言,愈會賺錢的人,通常借的錢相對愈多。那麼,是否不借貸便不可能投資致富?美國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Buffet)便是不主張借錢投資的人。他是一個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完全用自有資金投資致富的最佳典範。因此,一個人只要理財得當,實在不需要靠借貸亦能致富。
在財務學中,舉債投資被稱為「財務槓桿」。所謂槓桿,簡言之就是以小博大,隱含「四両撥千斤」的原理。舉債投資就是借用他人的錢,從事更大額的投資。如果這個工具運用得宜,當然可以小賺大;反之,如果運用不當,則會演變成以小錢賠大錢的局面。
以下例子或可幫助讀者了解財務槓桿是如何運作(表一):
以上例子足以說明,當投資獲利時,利用財務槓桿可多賺25.7%。相反,倘若3年後不幸虧損20%,情況就如下表所述(表二)。
當投資虧損20%時,借貸70萬的投資人,會因為利用財務槓桿而將損失擴大至87.7%。上述例子說明了舉債的槓桿是如何發揮以小博大的力量——當投資回報率高於貸款率時,槓桿投資會使投資回報率上升;當投資回報率低於貸款率時,投資回報率反因舉債而下降。

先考慮風險與回報
因此,投資者在決定是否舉債進行投資前,首先要考慮的是:借錢的用途是甚麼?而投資的回報率又能否高於貸款率?奉勸閣下了解這些問題之後,再決定是否借款吧!
另外,有些投資在短期內難有表現,甚至下滑,投資者就需要耐心等候,因此投資者應能夠在最壞的情況下,仍有足夠現金收入來支付借貸本息,即是說,要時刻保持有按時償還本息的能力。
投資者需謹記,舉債投資不能奢望價格必然上漲,而是應該做好準備,應付價格下跌的風險,更重要的是要經得起價格下跌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本文由滙豐供稿

「本文資料不應被視為建議或推銷本文所述之任何投資產品及項目。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請參閱個別投資產品及項目的銷售說明書及資料概覽文件以便獲取有關資料。本公司並不保證本文內容是否完整,如對本文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