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追恆指新貴要識落車

投資學堂:追恆指新貴要識落車

今天欲跟讀者一談兩隻股份的走勢,它們是中銀香港(2388)及思捷環球(330),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在11月8日已宣布將這兩股納入為恒指成份股,並於12月2日正式執行。
新的恒指成份股,由宣布將會被納入,到正式納入為成份股,通常在這段期間會出現一定升幅,以思捷環球為例,在宣布加入成份股前(11月8日)的收市價為13.5元,近日其股價已升至14.5元,累積升幅約為7.4%。
思捷的升幅不算很大,但相對另一隻新成份股中銀香港,在同期其股價由8.15元升至近日的8.25元,僅微升1.2%,相比之下思捷已是不錯,看來這次加入成份股的威力並無預期般大。可是若大家進一步細心觀察,便會察覺某些微妙的變化。
由中銀香港在今年7月上市時開始,大致上是中銀跑贏恒生指數,恒指則跑贏思捷環球,故這3者的優劣次序分別為中銀(最佳)、恒指、思捷環球(最差)。
不過,3者的走勢在10月中開始出現了轉變,當中以思捷環球最為明顯,其股價自10月初10.6元低位止跌回穩,並大幅上升,至今累積升幅已達37%,同時思捷環球的表現已由3者中較差,轉變為3者最強。
直至昨日,思捷及中銀皆跑贏恒指,估計這兩股得以跑贏大市,除它們的基本因素外,相信是早前市場已預計它們可能快將成為成份股,促使部份機構投資偷步趁低吸納所致。

正式加入 股價多見頂
至於這兩股短期會否進一步上升,則須視乎那些參考(或參照)恒生指數為藍本的機構投資者之吸納情況,更重要是個別對沖基金會否在它們正式成為成份股時,趁機「挾倉」將股價推高。
綜觀過往那些新恒指成份股在正式加入恒指前,它們的升幅相距頗大,有些升幅可以很大,例如道亨;亦有些升幅可能極小,例如地鐵(066),故不宜以升幅多少來預計到頂水平。反而有一點極須留意,就是新恒指成份股在正式加入恒指後,通常皆是其股價到頂的時侯,故此若純因它們被選為成份股而追捧,則宜注意這「下車」時候。
筆者印象較深刻是地鐵,當時曾建議好友吸納,博其可能快將會選為成份股。老友亦因而吸納,幸好其股價由宣布前(2001年5月4日)的收市價12.9元,到宣布後反覆升至14.5元高位(2001年5月28日,正式加入前3日),無奈當時老友以前一隻恒指新貴道亨作比較,認為賺得太少(註:道亨在宣布被選為成份股後,單日內由約39元飆升至60元高位!)因此不肯沽貨離場,結果是他至今仍持有地鐵。
從這例子可見,若單純因加入成份股而追捧,宜注意下車時候,切勿因升幅太小而不願沽售。假若你是因其他因素而吸納,這又另當別論。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