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 茶 - 吳靄儀

賣 茶 - 吳靄儀

近來天氣乾燥,頻頻喝水也好像不管用,於是央人做一大鍋雪梨甘笋湯,冷飲熱飲都可以,果然舒暢了不少。
於是想起很多年前——怕有二十年了——第一次到北京旅遊,那時是六月天,天氣已熱得可以,北京城又乾燥又少樹蔭,在大毒熱頭下,從廣場一頭走到另一頭,簡直是苦事。那次最難忘的,就是街頭巷尾賣茶的人。
只是一個竹籃裏放着蛋青的大碗,一個大木桶裏盛着半涼帶溫的淡茶,一個錢一碗,站在道旁一飲而盡,暢快極了。雖道「渴時一滴如甘露」,我卻是比這貪心得多。
那時大陸剛開始進口可口可樂,但價錢非常貴,本地出產的汽水便宜得多,可是我們這些香港遊客自然不喝土產汽水,多貴也寧願照付要「真正的」可樂。我看見了幾次導遊都是給香港遊客買進口的,然後自己買本地的,以為他是為我們省,於是由我買冷飲給大家的時候,我一律買了進口的。後來才發現,內地口味根本嫌可樂太多氣了,不若土產的合適。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教訓我不應老是想當然。
與導遊這一交談,反而少了隔膜:那時香港人到了大陸,還是十分慎言,而內地人對香港人也不大說話,有甚麼批判都不說出來。打破隔膜,說話爽快得多,以後我再不用喝可樂,渴了就在街頭買茶。
香港街頭能不能賣茶,代替種種甜得可怕或含氣過多的紙包或罐頭飲料?小時隆冬裏街頭有熱騰騰的茅根竹蔗水,有甘笋馬蹄同煲,現在卻要到高級飯店裏才有,委實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