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世界集體意志夠強,我們便能和平地解除伊拉克的武裝。」立場強悍的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捷克出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峯會前夕,念念不忘把北約東擴和角色轉變跟伊拉克問題扯上關係。美國除了尋求北約盟友表態支持對伊拉克動武,還努力游說五十二個國家出兵支持,務求組成攻伊大聯盟,重演十一年前他父親老布殊進攻伊拉克的歷史。
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當局已要求駐五十二國的大使館職員,試探當地政府是否願意參與攻伊戰事,一旦戰事爆發會否向美國提供兵員和儀器。英國國防部長禤智輝更坦言,美國已向英國提出要求,詢問英國會否參與攻伊戰事,但他強調當局仍未有決定,這也不代表戰爭已是無可避免。
澳洲總理霍華德周三卻宣布會從阿富汗撤軍,並公開承認正與美軍磋商伊拉克衝突的應變計劃,言下之意暗示澳洲可能派兵支援美軍攻伊。
雖然北約的外交官員已表明不會集體使用武力來對付伊拉克,但喬治布殊周三透過與捷克、土耳其、法國和英國的雙邊會談,尋求個別國家承諾一旦對伊戰事爆發時,便會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
喬治布殊在周二抵達布拉格時說:「俄羅斯已不是敵人,我們面對新威脅,這新威脅就是全球恐怖活動,因此確保北約意義的方法,是把焦點放在真正威脅自由的問題上。北約國不再憂慮鄰國威脅,他們像我們一樣明白,威脅來自北約國邊界以外。」
他周三跟捷克總統哈維爾會晤後強調,與伊拉克的戰爭是可以避免的,因為這是「最後的選擇」,問題是伊拉克總統侯賽因是否肯解除武裝。
他強調:「若果作出動武的決定,我將會諮詢盟友……這當然是由每個國家決定是否參戰,何時參戰,以及選擇如何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