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亂港或顛倒黑白?

反中亂港或顛倒黑白?

立法會議員 何俊仁

自本人宣布參選人大以來,受到不少人士的批評。對於善意的批評,我非常感謝。對於惡意攻擊,容許本人以三十年來的一些參政紀錄作出回應,並與一些所謂愛國人士比照。
七六年,四五天安門抗議四人幫事件爆發,人民遭血腥鎮壓,五月四日我聯同當時的會長和執委到新華社,抗議中共中央漠視憲法賦予人民表達意見、包括示威抗議的權利,更反對中共以政治局一個屬於黨內的機制,撤銷鄧小平國家副總理的職務,並指出這是黨國不分、目無法紀的做法。
八二年,中英就香港前途的秘密會談觸礁,社會出現巨大的政治信心危機,我和一批今日民主派的中堅分子,首先站出來,無條件支持香港回歸祖國,但同時要求實施「港人民主治港」。須知道,當時是鍾士元先生仍尋求保持「英國聯繫」、提出「主權換治權」構思;羅德丞為香港人搞「太平門」,港元滙價大跌,甚至有市民到超市搶購食糧的危急關鍵時刻,支持回歸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國家需要敢言之士
自七○年至今,我一直參與「保釣運動」。九十年代,我加入了「民間向日索賠運動」的行列,並組織律師團為十數位日本侵略戰爭罪行受害人撰寫口述歷史,並多次赴日參加國際的「日本戰後責任補償會議」,更支援亞洲各地包括內地和台灣的受害人組織。九十年代中,我成立了保釣行動委員會,「戰爭索償促進會」後來發展而成立了「香港維護二戰史實聯席會議」,繼續為維護歷史的公義。
文革時期,當同胞處於四人幫的暴政下,今日自稱「愛國」的人士中,多少人曾說過半句正義公道的良心話?八二年討論香港前途,有多少「愛國人士」公開支持回歸祖國?他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急不及去申請移民尋求外國護照的庇護?眼見回歸在即,多少人又忽然愛國,毅然拋棄爭取多年的外國護照,重投祖國懷抱?除了捐款建設外,又有多少人願意協助被遺忘、弱勢、年老的戰爭受害同胞討回公道?
上述種種就是我這個被指為「反中亂港」、「逢中必反」的一點經歷,至於其後有關推動本港民主發展的工作亦廣為市民認識。
最後,我想強調,國家現時需要的並非歌功頌德之徒,而是需要更多不趨炎附勢的有識之士,大膽憑良心說實話,共同商討國家未來的發展。不顧事實、不斷將批評者、進言者打為逢中必反、反中亂港,這些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行徑難道就是「愛國分子」應有所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