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參與外幣儲蓄或投資時,不要只看利息的高低,反而要理解利息高企的背後原因。簡單地說,我們應該選擇一些有穩定經濟支持的貨幣作為收息之用。
由於現時港元儲蓄利率接近零水平,不少存戶都希望將資金轉移至較高利息的外幣存款。其實,當大家參與外幣存款的時候,除了考慮利息的高低外,還要留意不少因素。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貨幣高息背後的原因。基本上,貨幣提供高息,主要有兩大不同因素。
第一,某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常見不穩定,滙價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這些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流入本土的經濟體系,便選擇以高息政策作為招徠。
若果是在這種客觀條件下所產生的高息,背後必然隱含相對較高的風險。現時南美洲及拉丁美洲的貨幣,正正屬於這一類高風險的貨幣。雖然我們其實很少機會接觸這些貨幣,但如果投資者有投資這些地區的貨幣或債券基金,則必須考慮箇中風險。
第二,一些貨幣能夠保持強勢及有相對較高的利息,有機會是因為其國家為了維持經濟穩定或迅速發展,希望透過高息來吸引外來資金大舉流入。好像近日澳元走勢不俗,除了因為澳洲經濟發展穩定,吸引資金流入外,另一原因是美國減息半厘後,澳洲並未跟隨,在兩者息差進一步拉闊的情況下,再加上美元弱勢未脫,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令澳元近日走勢逞強。
我之所以提出上述例子,目的是希望投資者參與外幣儲蓄或投資時,不要只看利息的高低,反而要理解利息高企的背後原因。簡單地說,我們應該選擇一些有穩定經濟支持的貨幣作為收息之用。
另外,根據過往經驗,不少投資者若參與外幣投資時,似乎只着眼於定期的利息派送,忽略了外幣價格走勢可能導致虧損的因素,最終可能得不償失。舉例說,若果大家在數年前以六算買入澳元,即使每年有穩定的利息收入,也未必可以補償滙價下跌的損失。
不要忘記,投資外幣在到期後還要將之兌換回港幣。若最終賺息而蝕滙水,分分鐘得不償失,大家不如繼續參與港元儲蓄好了。
簡單而言,若大家投資外幣作收息之用,目的純粹是希望跑贏港元的低息,便應選擇一些滙水波幅較穩定的貨幣,以減低滙價上落太大所帶來的風險。
很多時候,投資者總是想一得二,希望「財息兼收」,但是,回報愈大,風險愈大是千載不變的真理,若果大家入場時都弄不清楚自己參與投資的目的和所涉及的風險,還是不沾手為妙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