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景:江主席找杈的日子 - 董橋

小風景:江主席找杈的日子 - 董橋

張曼娟一寫我才記起張艾嘉當年唱過一首歌叫《箱子》:「箱子的大小是旅程的長短,箱子的多少是路途的遠近。每一次開箱,將歲月留在不同的地方;每一次關箱,體驗了許多不同的成長。」三十年前我獨自飛到倫敦希思羅機場的清晨,我的箱子在行李轉盤前碰爆了右邊的鎖扣,怎麼使勁都扣不起來,衣角褲管唐唐突突露出了大半截。一對英國老夫婦看我沒了主意,老先生從手提包裏抽出一條尼龍帶扣蹲下身來和我一起把箱子拴得緊緊的:「解決了,走吧!」他說。我體驗了一次關箱後成長的釋然。
出了機場,我跟着老夫婦搭機場專車到城裏去。路上,老太太說他們剛去日本玩,在香港住了三天,還說老先生退休後專心收集貝殼,身心越勞動人越健康:「當了一輩公務員,退休了總該有點寄托,日子長着呢!」她說。老先生坐在一邊望着我笑得很悠閑,那張紅紅的臉該是海灘上、鬧市裏晒出來的:「真好玩!」他說。

劉心武說的那位潘老也好玩。六十幾退休前,一位古玩專家看到潘家一把祖傳太師椅,說是難得的明朝紫檀真品,可惜缺了個杈兒。退休後,潘老不但愛上了這把冷落了好多年的椅子,還一心想給椅子配個杈。從此,他每天的日程竟比上班還緊張:聽古玩收藏講座、泡書店找參考書、逛文物店觀賞明式家具、跟一些同道碰頭聊天、到廢舊日用品收購站碰運氣,搜索範圍最後擴大到北京遠郊,臉色越發紅潤,將軍肚很快平復為列兵肚,人也年輕起來了。
七十七歲生日前一個月,潘老終於找到了那一根杈,帶回家往太師椅的缺失處一對榫,髮毫不差!從此,老先生天天關在家裏守着那把寶貝,那裏都不去,脾氣也暴躁,列兵肚又升級成將軍肚。那天,兒子錯把紫檀木說成檀香木,他竟發火了。兒子頂了句嘴,他跺腳大嚷:「你懂個屁!檀香木是灌木,紫檀木是喬木!檀香木也就能製點扇子什麼的小玩意兒!不許你污衊我的紫檀!」大家見潘老的臉也成了紫檀色,電子血壓計一量,不得了,趕緊送醫院。

這陣子朋友都在議論江澤民欲退還休的曖昧姿態,大家不禁想起那深奧的退休藝術,映進我眼簾的卻是倫敦那位老先生和北京的這位潘老:江主席真該收集些貝殼、真該橫了心到處尋找太師椅的那根杈兒,桑榆下的光景也許會比現在的簾內乾坤漂亮得多。
劉心武說,潘老出院回家那天,夜賊居然摸進屋裏偷走太師椅上那根杈,而潘老居然也沒給氣死。他又恢復了原來的找杈行動,身子骨又硬朗起來了。八十大壽那天他端坐在那把缺杈的寶椅上讓兒孫拜壽:「懂得什麼是殘缺美嗎?」他問道。那之後,他又找了三年,找到八十三歲辭世。遺體告別的時候,小孫子悄悄把那根杈拿出來對姥姥和一眾親友說:「是我偷的,為的是讓爺爺多活幾年!」藝術就在這裏:撿貝殼找杈的理應是江主席,不是胡錦濤總書記。
﹙圖﹚清代趙學海刻黃花梨筆筒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