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環境已轉變公用股難成避風港

陸叔理財:環境已轉變公用股難成避風港

上周七大地產商組成了「電費關注小組」,抗議香港的電費過高,並對兩電的股東資金回報率(ROE)過高表示關注,因而向政府施壓,要求港府推出一套公平而具透明度的電費徵收機制。除此之外,各大公共交通運輸公司亦被質疑在香港持續通縮的情況下,均未有作出相應減價的行動,因而引發多個團體要求地鐵(066)等公共交通運輸公司調減車資。在這些負面消息不斷衝擊下,公用股的股價近日均顯著受壓。究竟公用股在一片減價聲音中,是否仍然值得持有呢?

投資者對公用股的印象,一向是抗跌能力強,又不受經濟影響。因此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公用股往往深受投資者的歡迎,從而經常成為跌市中的奇葩。

過去五年跑贏大市
而翻看過去五年公用事業分類指數的表現,每年平均升幅竟達18%,遠遠跑贏大市表現。出現此種情況,很大原因是因為在香港持續通縮的情況下,各公用事業的收費均沒有相應下調,令利潤得以保持穩定。其中兩間電力公司中電(002)及港燈(006)更因有利潤管制協議的保障,盈利不但能保持穩定增長,亦能持續派發高息,因此股價在逆市之中,一直能保持穩定的升勢。
隨着不利公用股的減價聲音持續出現,投資公用股的風險確有重新評估的必要。雖然各公用股對市場減價的要求,大多採取強硬的態度,但在強大壓力之下,部份公司已無奈地被迫要提供一些優惠給予市民,這無疑亦會影響公用公司的利潤。
另外,雖說一些公用公司採取強硬態度,拒絕市場減價的要求,但無可置疑地做法亦影響了該些公司的形象,對股價難免會造成間接的影響。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政府很大可能會在將來取消利潤管制協議,並且開放市場引入競爭,這無疑會影響公用股日後的盈利表現,長遠而言,必然會對公用股的表現構成壓力。
公用股面對的另一壓力是,政府在面對龐大財赤的困擾下,可能會在日後把公營公用事業如水務局及郵政署上市,用以籌集資金以減少財赤困擾的可能。在此情況下,因供應量的增加,投資者的選擇多了,對現有的公用股股價帶來壓力是自必然的事情,投資者實應小心留意。

存在政策改變風險
在種種的不利因素纏繞下,公用股能否如過去五年般穩步向上,定必成為市場的一大疑問。雖然很多公用股與政府的合約仍有一段時限才屆滿,未來只要對減價的聲音採取不理會的態度,對其盈利的影響仍不會太大,但長遠以言,由於政策可能改變,相信公用股的吸引力亦會因而下降。故一眾希望收取高息以求穩定回報、因而吸納公用股的投資者,應小心留意他日港府的政策改變。
萬一新的政策令公用股的盈利受損,相信不但會對公用股的股價進一步帶來壓力,而且亦會損害公用股派高息的能力,投資者屆時實應沽出手上的公用股為妙,以免為高息而蒙受損失。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