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匯控近年加快收購步伐

投資學堂:匯控近年加快收購步伐

滙豐控股(005)上周宣布收購美國的個人信貸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是近日城中熱門話題,這次收購將令滙控在美國的盈利比例,由現時的12%大幅增加至30%,對滙控在美國的拓展頗為重要。滙控在80年代初期已開始進軍美國市場,惟一直無太大進展,直至近年才加快步伐。
早年不少評論員皆認為,長和系能成為今日如此巨大的跨國企業,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年長實(001)成功收購了和黃(013),假若沒有此項收購,長和系未必可如現時般遠遠超越其他華資集團,歷史可能也要改寫,至於超人……。年輕的讀者可知當年是誰將和黃拱手相讓?答案是滙控。
回顧早年的歷史,簡單來講大約在1975年,當時的和記國際陷入財政危機,在無可選擇下接受了滙控注資1.5億港元,滙控因而取得和記33.5%股權,成為其大股東。隨後在當年的「公司醫生」韋理促成下,分別將和記與黃埔兩間公司合併,並於1978年成立和記黃埔,同時亦是滙控全資的附屬公司。
引致滙控在1979年將和黃出售的主要原因,是當年滙控正準備進軍美國市場,入股美國的海豐銀行。當年美國銀行業門禁森嚴,不容易進入,據聞美國有關方面認為滙控業務不是純銀行業務,對其入股海豐大加阻攔,促使滙控出售和黃。想不到因為滙控要進軍美國,造就了今日的超人。其中的過程,當然不會是這三言兩語,最少可寫數千字,惟……。

港府股權不斷攤薄
滙控這次收購美國的Household,涉及金額高達1200億港元,雖然是滙控歷來最大之收購行動,但其重要性則不及1992年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該次的收購令滙控開始由一間亞洲銀行演變為GlobalBank。這兩次的重大收購皆是以發行大量新股收購,據資料顯示,當年滙控提出的最後收購價為每120股滙控加面值65英鎊滙控債券換取100股米特蘭股份。由於在成功收購後令滙控的發行股數增多了約50%,再加上滙控隨後將總部遷至倫敦,因而引致當年有些市場傳聞,指滙控以發行大量新股收購米特蘭、不採用其他方法的內裏原因是要令滙控的英國股東人數大幅增加,無形中令真正控股權返回英國。
港府於98年入市干預,因而持有大量滙控股份,隨後滙控在99年便展開大舉收購行動,先有收購美國的利寶集團,繼而法國的CCF銀行,其間已發行了不少新股作收購之用,再加上這次收購Household亦要發行約13%新股,這些行動後,已令其股權大大攤薄了,亦簡接減少了港府對其的影響。
回顧滙控由50年代至今的收購歷史,不難察覺在98年後,其進行收購之步伐明顯加快了很多,這除了是因應擴展所需外,是否亦欲擺脫某方的干預?
當年滙控在「宣布」收購米特蘭後的一個月,其股價反覆上升了達15%,不知這次會否歷史重演?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