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創業(291)為提高透明度,自行發表季報,作風值得鼓勵。不論業績如何變動,也為投資者提供較新資料,了解企業的發展,方便對投資作出決定。
截至今年9月止的一季,華創盈利3.6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6.2%,今年首三季累計盈利10.89億元,則較上年同期下降11.4%。
期內華創各項業績有相當榮辱,飲品業績錄得105%的增長至6753萬元,一季盈利已高出上半年62%,啤酒銷量增75%,淨水亦增20%,跌幅最大的業務是物業,減少84%至2633萬元,是受物業發展完成,出售物業收入大減的影響,租金及倉租的升跌未能互相抵銷,亦需要為投資物業作減值準備4000萬元。
紡織是今年新增業務,期內為旺季,已較上半年增加25%,達到5484萬元,零售營業額增長65%,而盈利則增加4倍,但只有421萬元;超級市場及國內時尚產品已轉虧為盈,香港零售虧損亦減少。
食品加工及經銷營業額減少21%,盈利減少5%至8558萬元,三季累計減幅為17%,不利因素包括年初已取消出口至香港冷凍肉配額的獨家代理、歐洲海產市場競爭激烈,以及日本市場消費下跌等,但市場策略成功,也提高毛利率。
石油及化學產品經銷期內營業額減2.7%,盈利則跌28%至5686萬元,三季累計增長40%,是油價波動的影響,化學品銷售雖增,仍未能彌補。
建築物料銷售及盈利均銳降,投資於國際貨櫃碼頭仍獲滿意業績。
華創期內的發展,以國內零售為主,除收購華潤萬佳超市65%外,亦於9月協議購入蘇果超市39.25%,但受本港零售業務所影響,短期的貢獻仍受限制,而且仍未有突破的誘因,管理層的努力,仍待加強。
華創昨日下跌4.5%至7.45元,預期PE10.6倍,由於估計增長受限,股價只在反覆上落,而風險已不大,7元邊不妨走短線,中線投資,仍非適當時機,待管理層有更佳策略,才作考慮。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