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匯控購HI存套戥空間

理財智慧:匯控購HI存套戥空間

在西方人的眼中,最懂得做生意的是猶太人,但談到最節儉的,應算是蘇格蘭人。所以幾乎所有分析員皆會認為,從歷史來看,蘇格蘭人不會買貴貨。而歷來滙豐的高層更多屬蘇格蘭人。
筆者亦曾在蘇格蘭讀書,並在那裏生活過一段時間,故對蘇格蘭人的特性有頗深刻了解。因為蘇格蘭位處英國北部,天氣較為嚴寒,生活環境當然不及南部英格蘭及西部的威爾斯好,而大部份工業及服務業都集中在英國的中部及南部,造成蘇格蘭的失業率遠遠高於英格蘭。在這艱難的生活環境下,蘇格蘭人節儉的民族個性是可以理解。
在滙豐宣布收購美國HI(HouseholdInternational)之後,市場的反應頗為反覆──由開首的負面,戲劇性地改變為正面。首先是兩家評級機構先後確認滙豐的評級,其次是各大證券行都發表了對收購行動的正面評價,結果滙豐股價一度重上90港元水平。支持股價上升的原因,不外是滙豐在收購後多了五千萬名新的北美客戶,以及這次所收購HI,其融資息率遠較滙豐為高,故滙豐接管之後,集團的息差收入就可以擴闊,創造更多的盈利;加上這次是印股票去收購,並不涉及動用現金,對滙豐的日常運作影響較小。
筆者亦絕對同意以上分析,但有一點不明白的是,這次收購行動是一股HI換2.675股滙豐,或0.535股美國滙豐的預託證券。如果滙豐股價再升,相等於滙豐收購HI的股價再提高。而直至現時為止,美國HI的股價還沒有升上收購建議的價格,造成一個很好套戥機會──就是沽滙豐、買HI。理論上滙豐股價應該下跌而不應上升,這點頗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