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信嘉華銀行(183)向同業發出通知,該行與華人銀行訂於下周一(25日)為法定合併日,屆時14間華人銀行(連同中信嘉銀合共40間分行),將換上中信嘉銀的新招牌,在港交所掛牌的中信嘉銀,也將同時變身為控股公司「中信國際金融控股」(下稱中信國金)。
證券界人士分析,完成合併及架構重組後,中信國金的經營效益將更顯著,進取的管理策略,也會推動集團進入起飛局面。
至於分行網絡,據悉中信嘉銀在年底前,還會再刪減兩間前身為華人銀行的分行,令分行總數降至38間,明年也會繼續整頓及優化網絡,但預料變動的幅度不會太大。嘉銀收購華銀前,兩行分行總數為50間,到中期業績時減至41間。現時員工總數與年中時的1440人相若。
消息人士指出,上市旗艦中信國金短期內會舉行董事局會議,確立新架構的領導層。雖然較早時有傳聞說,中信嘉銀總裁兼行政總裁常振明,或會返京接掌母公司中國中信集團金融控股的帥印,但據了解,常總仍會繼續統領本港業務。
日後中信國金之下的三大支柱,將各設行政總裁一職,其中中信嘉銀將由陳許多琳出任行政總裁(現任中信嘉銀董事兼替任行政總裁及華銀董事總經理)。至於嘉華資產管理公司,現時則由中信嘉銀執行副總裁盧永逸出任主管,另一支柱中信資本市場控股,現時由常振明及張懿宸,分掌行政總裁及副行政總裁。
中信嘉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只回應說,下周一為兩行法定合併日,行方會盡量在當日,把華銀招牌更換為中信嘉銀的招牌。
一歐資證券研究部主管相信,完成合併法定工作後,中信國金將更進取提高生產力及回報。商業銀行會致力拓展信用卡及理財服務。投資銀行業務也會配合母公司在內地的優勢,尋求本身定位。立法會於7月底通過中信嘉銀合併條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