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牆小花陳沖 - 東西

出牆小花陳沖 - 東西

文革期間的中國大陸,在特殊政治背景下,很多文藝作品中本來應大加表現的東西全受到批判。比如愛情、戰爭中的人性等,全在「階級性」高於一切的論調下被冠以「資產階級情調」的帽子。偌大一個幾億人口的國家,幾剩幾部「樣板戲」在翻來覆去地上映。由周恩來親自創辦的群眾票選電影獎「百花獎」,也不得不停辦。這種情況在76年「打倒四人幫」後有所改觀。1979年,一部在中國大陸影壇有着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出現了,它就是《小花》。由於是文革後首部在「革命戰爭」中反映人性溫馨一面的電影,衝破了政治禁區,使大陸的電影界人士深受鼓舞。而電影的成功,直接捧紅了兩位女主角──現在是大名鼎鼎的陳沖和劉曉慶。陳沖也因此成為文革後首屆「百花影后」。陳沖跟劉曉慶一樣也是四川人,1960年出生於上海,從小生長在一個醫生之家,後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本科。1977年,陳沖在影片《青春》中飾演啞女,嶄露頭角,開始涉足電影。
《小花》之後,陳沖和劉曉慶這兩位「川妹子」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陳沖因英語過硬,隨大陸文革後的首批出國潮遠赴美國,從在餐館洗碗開始了艱難的異國之旅;劉曉慶則留在國內,二十年間拍戲無數,一度成為大陸影壇上當仁不讓的No.1。當年,對於陳沖等人的出國,劉曉慶說了句「很有政治覺悟」的話:「我的根在中國,我有十億的觀眾,我幹嘛要出國?」二十年過去,陳劉兩人現在的境況已大相逕庭:陳沖成為在荷李活站穩腳跟的國際級電影演員、導演;劉曉慶因以經商中觸犯法律,成了階下囚。幾天前,陳沖「衣錦榮歸」,在香港被傳媒問到劉曉慶時,她只淡淡地說了句:「很可惜,很可憐。」千言萬語,盡在這六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