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匯控近年收購績欠佳

理財智慧:匯控近年收購績欠佳

滙豐控股(005)在近年間差不多每隔一兩年便會作出一次重大收購,最近的最大收購行動便是以142.42億美元收購美國HouseholdInternational。
在消息公布之後,滙豐的股價應聲下挫,因為是次交易令人懷疑這項收購是否值得。現時滙豐的稅前盈利主要是由歐洲及亞洲所提供的,歐洲佔40%、亞洲佔47%,而美洲只佔12%。但假設收購成功,滙控的業務將會更加分散,歐洲佔32%、亞洲佔37%及美洲佔30%,屆時滙控的盈利貢獻將會平均分布在歐、美、亞三個洲之上。

質疑買貴貨
是次滙控提出的購入價是Household帳面值的1.7倍,比對滙控股價為資產二倍的比率為低。滙控將會用新股去支付收購,收購後滙控會一下子會多了5000萬名新的客戶。由於滙控的收購價相對Household股價有三成多溢價,令人覺得滙豐會否買了貴貨。通常在收購或合併之時,如果收購價出現大幅溢價,通常被收購的公司股價會上升,而提出收購的公司股價便會下跌。所以市場的反應絕對不難理解。
如果要數滙控最成功的收購,應是在87年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但及後的收購成效,似乎未能滿足股東要求。例如在1987年收購巴西及阿根廷的金融集團及銀行,近年便因為南美金融危機問題而迫使滙控要進行撇帳;而在99年用98.5億美元收購美國利寶銀行及其姊妹公司SafraInternationalHoldings,成績也不算理想。究竟是次收購Household會像收購米特蘭銀行一樣成功,便要拭目以待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