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廣州一走,由於有當地媒體的識途老馬帶路,才得以一睹另一面的文化活躍氣息。
大家都知道內地的翻版影碟情況嚴重,親眼目睹後才察覺問題已去到臨界點──迹近無碟不翻,而且連包裝都日趨精美。
事實上,即使一般在大商場內的影音店都可以「原版引進」的標籤來虛應故事。所謂「原版引進」,還是友人的解說維妙維肖:乃指按原裝版本照翻引進內地市場之意!情況就如台灣的唱片舖一直長期公然售賣日文歌曲的翻版碟相若,而且製作精美程度更遠勝原版,實在教人哭笑不得。
或許你會訝異於為何翻版猖獗等同於文化活躍?當你置身於翻版場內,就可感受到一種期望以數年之力把他國整全的電影瑰寶複製引入的氣概。由法國的杜魯福和高達、到德國的法斯賓達,又或是波蘭的奇斯洛夫斯基及俄羅斯的塔可夫斯基,可以名之的經典大導名作可謂不可勝數。甚至連毫無市場價值的內地獨立製作如《小武》及《鐵路沿線》等,都以抱持文化推廣的態度加以翻版出售(即若我們都難以有機會看到以上的作品)。
是的,我感受到一整個城市的人對文化的渴求,迹近去到歇斯底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