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片的歷史脈絡 - 湯禎兆

鬼片的歷史脈絡 - 湯禎兆

心水清的觀眾大抵都可察覺,鬼片一直是港產片中最穩定的片種,差不多任何時候都有一、兩齣在上演。碰上業界進入迷惘期,不知拍甚麼片好的時候,鬼片更好像為靈丹妙藥,大家就會一窩蜂去競拍來補底。
從近月的港產片種來看,鬼片更可謂佔了市場比例的七成以上。可惜的是,今年的鬼片狂潮,其實並無驚喜及突破,有的都不過是把過去的舊模式或風格,再挪移更動一下便草草成篇,所以迄今仍未出現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魂魄唔齊》的戲班及小社區的地境構圖風貌,自然是從許鞍華的名作《撞到正》而來;而《五個嚇鬼的少年》中的類型跳接(由驚慄片轉為倫理溫情劇),也是導演葉偉信自身的慣技,過去的《迴轉壽屍》早掀其端。至於較早前一致稍獲好評的《Office有鬼》,也是港產鬼片慣常三段論式的合格演繹罷了。
事實上,近年真正能為港產鬼片打開新路的,應推《二月十四》及《幽靈人間》,兩者同樣在敍事方法上大費心思,把鬼片中的疑幻疑真感覺強化突出。當然我們也可看成為對《瘋劫》的遙遙致意,不過兩作確實又已推開另一扇天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