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債券:按風險承受力選擇債券

漫談債券:按風險承受力選擇債券

美元和港元的存款利率已接近無意義的水平,而且看來會維持頗長時間,利率的趨向一般取決數種考慮:
1.經濟展望──美國增長只是緩慢,企業盈利表現參差;
2.通脹──現在通縮危機更大;
3.滙價──近來美國政府好像願意接受較低水平以增加出口,故加息穩定滙價的機會甚低,所以很難見到港元和美元存款利率回升到較高水平如三至四厘。
4.提升資金的回報率惟有選擇一些自己可以接受的市場風險,這包括利率、年期、信貸、貨幣各類。因為這種利率水平亦反映其他傳統投資品種如股票和房地產的前景不明朗。

買結構債券選美元產品
風險最低的是年期風險。只是將資金鎖定一段較長時間,等到贖還期才拿回本息,一般就沒有本金風險。但當然還有顧及信貸風險,國家級債券普遍來說無法償還的機會很低,港元市場較常見的發行者包括外滙基金票據和按揭公司、地鐵公司和機管局的債券。美元市場的選擇更多,這類票據的二手市場的流通量也比較理想。可惜過去數月長期利率也已下跌至很低的水平,持有的誘因很低,依賴這類債券的利息收入來生活必須擁有頗大本金。

現時國家級債券大概利率(表一):
過去一年各家銀行都致力推展零售債券,在金管局和證監會的協力下,不少本來只是機構投資者和私人銀行的大額客戶類的結構形債券產品都給零售化了。推出比較多的是包含利率衍生產品類,發債人多是銀行本身和優質級發債體,所以風險集中於利率變動。依目前市況,結構債券的主要賣點是假設短期利率在未來幾年升幅不大,比較多見的模式有利率範圍累積票據(rangeaccruednote),首年票面率較高,後年期的利率取決於市場利率是否在既定利率範圍以內,例如四年期美元債券(表二)。
另外,有提早贖還權結構也已很普遍,如首年高息,然後每次派息期發債人都有贖還權利的票據。筆者數月前購買了這類債券,含有六個月不贖還的結構,所以很快就要面對給贖回,需再尋投資的煩惱。理論上若估計短期利率有一段時期低企,長期利率還有下調壓力,就以第一種結構較具吸引力,但要了解範圍累積票據的槓桿倍數(leverage)較高,價格波動也較大。
由於港元的衍生產品市場的流通量遠不及美元,而且未來時間不能排除港幣聯滙制度受壓而導致利率波動,所以購買年期較長的結構債券還是以美元產品較理想。
馮孝忠 新加坡發展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