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機電工程署的調查發現,七人車及四驅車近年有成為本港私家車主流的趨勢,但這些大受本港司機歡迎的新寵兒原來是「食油王」,以行車一百公里計算,七人車和四驅車平均耗油量比普通房車多一點二公升,若駕駛的是自動波,耗油量又會比棍波多零點六公升,估計車主每年需要多花的燃油費可達二千多元。 記者:麥志榮
機電署聘請顧問進行本港私家車能源消耗量的研究顯示,本港汽缸容量2000cc以上的汽車,佔本港整體汽車總數近四成。
若單以二○○○年或以後新登記的汽車計算,汽缸容量2000cc以上汽車數量更增至佔新車總數近五成,大汽缸容量私家車以四驅車及七人車為主,顯示這兩類車有不斷增加趨勢。
研究發現,以行車一百公里計算,七人車、四驅車、旅行車及跑車耗油量比房車多一點二公升;佔私家車總數九成以上的自動波耗油量比棍波多零點六公升;而所有車輛耗油量都會隨車齡逐年增加零點一公升(見表)。
若以每年平均行車一萬公里,及無鉛汽油每公升售價十元八角三分計算,每名自動波七人車及四驅車的車主,每年要多花的油錢可達二千多元。
但研究顯示,本港車主購買新車最重要考慮因素,第一是車價、第二是牌子、第三及第四才考慮耗油量和動力;研究建議增加汽車稅項來減慢大型私家車的增加趨勢;但機電署發言人表示,現階段只會透過教育宣傳提高司機的環保意識。
香港汽車會副主席李耀培指出,七人車及四驅車近年熱賣,原因是消費者覺得這兩種車款式新、用途多,而這也是車廠銷售策略造成的一個全球汽車潮流,「但係其實一年有幾多次載滿七個人?一年有幾多次要行爛路?根本心理因素大於實際,買咗至知嘥油」。
至於自動波車佔大多數,則是由於自動波售價只較棍波貴一至三萬元,導致本港車商極少供應棍波車,消費者選擇受到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