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精心炮製的挽救樓市措施,千呼萬喚始出來。本港整體樓價自97年至今,下跌超過六成,成交量亦大減,地產發展商對孫公寄望甚殷,但「孫九招」一出,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其中暫停賣地及勾地一招最備受爭議,土地儲備少的發展商自然受影響最大,恒隆地產(101)可說是新房屋政策下的輸家之一。 記者:劉碧思
恒隆地產的股價在公布救市措施翌日,仍跟隨大市扳升2%,但該公司執行董事吳士元在公布當晚對本報記者說:「停賣地、勾地,令到準確預測樓市的地產商,在高價時沒有買地,有調整時就無得買。」
恒隆地產主席陳啟宗在02年度年報內的《主席報告》中提到:「本集團之連串購置物業行動於1999年3月起進行,至2000年12月結束。雖然多名競爭對手於2001年爭相入市,坦白而言本集團當時並不肯定樓市之去向,更擔心樓價之復甦不能持續……倘市道繼續疲弱而住宅銷售變得困難,則本集團口袋有現金可令本人更能安睡;管理層並無忘記1984至1985年市場現金拮据之經驗……本集團宜恰似1999年及2000年時手頭擁有現金以購置更多土地。」
陳啟宗雖然在97年是挺董的地產發展商之一,但他近年曾說:「有董特首在任一天,樓市難望回升。」令人覺得他對董的態度有變。近月市傳政府將暫停賣地及勾地時,陳啟宗已多番表示,目前的勾地機制已行之有效,由市場決定土地供應,所以毋須停止賣地。他更曾說:「勾地咪好囉,由地產商自己決定,如果無錢搵就唔去勾地,你估佢地儍㗎咩。」不過,他的聲音顯然未有上達至政府高層。
導致陳啟宗如此不滿的原因是,恒隆地產今年透過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34.5億元,令手持現金達60億元,原想在地價回落時伺機吸納,但現好夢難成,結果是既付高息又沒得益。雖然吳士元向本報稱,恒隆現擁有400萬平方呎土儲,且不急於將樓盤推售,可靜待合適時機賣樓,若樓市真的回升,對其售樓收益也有裨益。不過,吳氏所說的400萬方呎土儲是指4個樓盤項目,最遲一個亦將於04年落成,因此除非恒隆放慢推售步伐,否則恒隆在05年會出現售樓真空期。
摩根士丹利便指出,未來1年新土地供應暫停,將影響2006年的樓宇供應。摩根大通的報告更點名指出,新政策對自2000年已沒有吸納土地的恒隆地產構成損害。DBS唯高達亦稱,由於恒隆土儲少,而且缺乏農地,所以在新房策下,受影響最大。
當然,除了恒隆外,業界稱一些中型發展商如嘉里建設(683)及嘉華國際(173)等也有影響。這些公司的土儲相對較少,多數透過政府賣地吸納土儲。暫停賣地及勾地,對這些中型發展商構成負面影響,所以新房策公布後,這些中型地產商都有不同的反對聲音。嘉華地產董事總經理呂耀華更直指,政策對某些欲增加土儲的發展商不公平,影響他們的發展機會。嘉里物業代理執行董事朱葉培則表示,不贊同政府完全停止賣地,認為勾地制度有保留必要,樓市應由市場自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