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在11月初出乎意料地大幅減息1/2厘,本來對投資市場是好消息,不過,減幅太大及太突然,反而使投資者擔心是不是美國經濟又出了甚麼新岔子。因此之故,華爾街股市對減息的反應相當反覆,直至數據顯示10月份除汽車以外的零售銷量升0.7%,大大高於市場預期的0.3%,並且是6個月來最大升幅,投資者才放下心頭大石,11月14日杜指隨即上升143點或1.7%,收報8542點;納指更大升3.7%,重上1411點水平。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公布,包括汽車產品在內的10月份全國零售銷量雖只是持平,但也比市場預期的下跌0.2%為佳,這使投資者相信,佔美國整體經濟三分之二的消費行業,仍未有收縮的迹象。
滙豐(005)動用142億美元(約1110億港元)收購全美第2大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的消息,雖對滙豐本身股價不利,但Household的股價則即日彈升22%至27.5美元,帶動美國金融類股份全面上升。這次歐洲第1大銀行滙豐以千億銀彈、34%溢價遠征花旗國的消費信貸市場,除了益了在第3季大幅增持Household和減持滙豐的富達基金(Fidelity)之外,卻嚇倒不少散戶。11月14日公布消息當晚,滙豐在歐美市場大跌4元,但次日在香港則跌幅輕微,僅跌了1元,上周五收報86.75元。
就經營策略而言,這其實是滙豐打入美國市場的重要一步,滙豐雖然要為這宗本港上市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宗的併購活動發行約13.4%新股,但由於Household的業務可為滙豐帶來額外25%稅前溢利,因此交易完成後,滙豐的盈利不但沒有被攤薄,03年每股盈利反而可因此提升,此外也可減少對本港業務的依賴,真正做到營運國際化──業務在歐、美、亞鼎足而立的目標。
當然,但凡交易總有風險存在,要不是美國經濟放緩、信貸機構經營困難,Household的股東也不會樂意被滙豐收購。事實上,今年頭3季,Household的稅後盈利有12億美元,但呆壞帳竟達30億美元,合併後勢將推高滙豐的呆壞帳比例。Household的股價由年初至今下跌了6成,使滙豐得以用1.7倍帳面值的較低價錢來進行收購,可見「大笨象」的策略是進取中也帶保守,務求立於不敗之地。除了經營地域之外,分散業務類型也是收購的目的之一,在交易完成後,滙豐個人理財業務的比重將由34%升到49%,在樓按、工商業貸款均收縮的今天,更有助為集團帶來穩定的盈利來源。
這項「好刁」(Deal)卻為滙豐帶來沉重沽壓,除了投資者未消化有關詳情之外,逾3成收購溢價引來沽滙豐、買Household的套戥活動也是主要原因。不過,標準普爾和穆迪均確認滙豐的評級,視收購為好消息。如滙豐股價再跌,應可視之為趁低吸納的良機。
姚遷 泛德國際投資董事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