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規定生物安全新措拖<br>拒改善環境八雞場除牌

漁護署規定生物安全新措拖
拒改善環境八雞場除牌

【本報訊】漁農自然護理署為了加強預防禽流感,今年初開始規定全港一百五十七個本地雞場,須於明年四月前實施生物安全新措施,但現時只有三個雞場符合要求,其餘大部份因成本太高而未改用鐵或膠製造雞籠,或在雞舍外設防鳥網,有八個雞場因拒絕推行新措施而遭除牌。有雞農擔心新措施加重成本,生活更艱難。

雞農可低息貸款
漁護署助理署長黎清惠昨偕傳媒到錦田,觀察一間已採取大部份生物安全措施的雞場,包括雞隻不可直接售予零售商、規定進出雞場的人車需消毒、用鐵或膠雞籠代替難清洗的木籠、在雞舍外設防鳥網以防止水禽等飛入傳播病菌引起交叉感染。
他說,很多雞場已根據新措施逐步改善,但大部份仍未棄用木籠或未建防鳥網,因成本較高,一般飼養二萬多隻雞的中小型雞場,需額外投資七萬多元,他提醒雞農可向該署貸款基金低息貸款。
他說每兩周會派員到雞場巡視,他承認禽流感存在於大自然,難以杜絕。禽流感今年初爆發時封閉的三十個雞場已解封,迄今未發現雞隻樣本染禽流感。另外,四月至今已發出二十個警告或書面警告給養雞數量超標的雞場,並成功檢控一個雞農,罰款二千五百元。

防鳥網成本五萬
身兼新界養雞同業會副理事長的雞場老闆洪乙堅稱,推新措施要每月多花一千多元,並已為一個雞舍設防鳥鐵絲網,成本達五萬元,其餘七個雞舍因太貴仍未裝設。他促當局研究成本較低的尼龍網代替鐵絲網。他說不會貿然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已經少人買,加價咪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