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零息環境怎樣投資?

平心而論:零息環境怎樣投資?

上周三美國聯儲局減息0.5厘後,本港各大報章紛紛報道銀行最新的存款利率,由0.01厘至0.1厘不等,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去形容。近年超低息環境雖令負重債的人鬆一口氣,卻苦煞了一班靠存款利息度日的退休人士,100萬元存款放在銀行,1年利息區區數百元,只夠一家人上茶樓吃一頓飯。
聰明的金融機構近年乘利率大跌的機會,大量發行零售債券及保本基金。先說近年推出的零售債券,這些債券年期多為2至5年,孳息率2至3厘多,債券擔保人多為半政府機構,如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等,條款不履行風險(defaultrisk)極低。假若利率在未來數年一直保持低企,購買這些債券便看似較放在銀行收取近乎零的利息化算。

買保本基金成本較高
雖然有理由相信低息環境仍會持續好一段時間,但誰又可以確定呢?正如2年前,有哪個財經專家能料到美國聯儲局會在未來2年內減息4.75厘,把資金投入年期長的債券,除了要付出不能參與回報較佳項目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外,更要承受利率回升、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這些債券二手市場並不活躍,認購後一般不易賣出,龐大資金鎖死數年動彈不得,得益者往往是收取豐厚佣金的金融機構及以低息發債套取大量現金的機構。
另一種熱賣產品為保本基金,其保障幅度大多為本金的80至100%,投資年期亦在2至5年之間。若期內基金投資回報欠佳,投資者極其量只可以取回本金而已;若投資回報理想,則可跟發行機構同分利潤,算是穩健中較進取的投資。但試想想,投資保本基金的人士只能在基金投資回報理想的情形下獲利,而扣除管理費、表現費及其他種種雜費,真正下袋的並不如想像中多。再者,基金表現受地區經濟、行業變化及基金經理質素等因素所影響,同類型基金的表現也可以出現很大參差,若對該基金發行機構及基金經理沒有認識而貿貿然下注,實在不智。

近2年高息公用股表現明顯跑贏大市,市場對提供穩定息率的金融產品需求極大,但影響股價的因素極多,買入股票收息亦要承受股票下跌風險,有可能得不償失。
近十數年把各式金融工具混合起來的新穎產品湧現,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逐漸在投資界流行起來,在芸芸投資產品中,現市況最切合投資者需要的相信是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bond)。

可換股債券攻守皆宜
顧名思義,可換股債券是債券的一種,投資年期、派息及孳息率等條款已事先訂明,但與一般債券不同的是,可換股債券集債券及股票認購權(calloption)於一身,投資者有權選擇以其投資的票面值(parvalue)換股票,若股市表現理想,股價高於換股價的話,投資者除可收取期內利息,更可獲得股價與換股價之間差價作為投資利潤。若期內股市表現欠佳,則投資者仍可以收取相當利息,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
可換股債券在香港仍未算十分普及,但其實早在140多年前,美國鐵路公司已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擴充業務,但市場快速壯大則是近10年的事情。據資料顯示,至2001年年底,全球可換股債券總額約為4700億美元,其中美國佔45%,亞洲區(除日本)只佔6%,這足見亞洲可換股債券市場具有很大發展空間。相信隨着更多投資者及企業了解可換股債券的好處,其地位將迅速提升。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