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十六大黨代會」終曲終人散,新一代領導班底順利選出。新產生的政府雖仍未向外詳細透露未來有關經濟改革的方針,但相信將會積極實行剛落實的QFII。然而,發展下去是否真能達到預期效果,吸引國外資金進入國內投資,帶活國內正在沉睡的股市呢?以目前種種反應來看,恐怕會事與願違。
QFII一直為內地市場所期待,主要是希望利用國外資金搞活股市,如果成功,將顯示出國內A股市場對外資來說仍有吸引力,帶領其他各類型的資金進入市場。然而,當QFII初步指引日前推出後,內地股市卻連番下跌。問題在於市場普遍覺得其門檻太高,很多技術問題及相應的操作細則不清晰,但最重要的是內地股市質素仍差,如沒有改善,難以吸引國外投資者進入內地股市,因他們多年前在B股身上已受過了一次慘痛教訓。
中國股市出現的問題是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混亂、所有權模糊,導致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本國股民對上市公司及股市亦已失去信心,何況是經驗豐富的外資呢?此外,目前仍有很多投資者在高位被縛,境外資金會甘願從他們手中接貨嗎?如果外資連比A股便宜一半的B股、香港股市都不願入市,又怎會去內地股市當「解放軍」呢?
再說國內的交易制度,現時仍未有統一的指數,自然沒有指數期貨了,已於成熟市場打滾了相當日子的國外投資者,怎會在無法對沖的市場亂投資呢?另外,外資進出國內市場的制度必然涉及到國內資本對外的流動,也就是QDII制度的實施,在兩種制度沒有完全規範之前,外資也不會輕易進入國內市場。在推行QDII或CDR上,由於牽涉到外滙問題,短期內難以實行,加上要國內自己解決股市的問題已困難重重,又怎會做出「利人不利己」的行動,讓資金白白流失呢?筆者認為現在連QFII也難言成功,何況是不利中國的QDII呢?大家期望中資股份隨QFII落實而上升,看來只是港人一廂情願的想法。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