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新語:小企業較難進行收購

投資新語:小企業較難進行收購

上周滙控(005)以超過1100億港元的代價,全面收購美國第二大消費融資公司Household,成為上周歐、港、美三地股市最震撼的消息。震撼原因除了所支付的代價非常龐大之外,另一個原因是消息公布後,在大量套戥盤出現下,滙控股價在倫敦更最低曾跌至82元附近,以滙控周四在本港之收市價87.75元計,跌幅接近7%,這個跌幅為近期罕見。
滙控之所以願以支付高溢價收購Household,相信並不單單是看好美國消費融資市場的潛力,筆者認為在今次收購活動中,另一個主要誘因是所動用的現金只需要85.8億港元,其他則由發行新股來支付,帶來極大的槓桿效應。
滙控今次發行約13.38%的新股來收購業務,雖然每年可以為滙控帶來約20億美元的盈利,即在全面攤薄下每股盈利可增加約1.5元,但投資者並沒有理會這個正面消息,相反大量拋售滙控股票。

滙控終可回復升勢
滙控股價在三地市場下跌,原因除了是投資者擔心這批新股會把現有股東的權益攤薄外,亦會因出現差價而帶出套戥活動,情況就如99年滙控收購紐約利寶銀行一樣,同樣為滙控股價帶來壓力。不過相信市場套戥盤一方面把滙控之股價壓低,同時把Household股價推高下,最終套戥壓力得到完全消除,滙控股價最終亦能回復升勢。
企業現時進行收購的情況非常普遍,主要是能把資金投入有盈利能力的項目,亦避免收購目標因有較大的還價能力下「獅子開大口」。另外,企業亦可以透過進行收購向投資者顯示出實力。雖然現時有很多收購活動未必一定需要動用大量現金,亦可以利用大量印製「公仔紙」來進行,但對欠缺資金的二三線企業來說,相信成功機會不大,原因是在大量發行新股下,大股東的股權會被攤薄之外,更可能會造成引狼入室的情況,在考慮到控股權可能旁落下,該類企業即使有興趣進行收購,亦只能當「蜑家雞」。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