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號召,逾三百五十名來自全港八大院校的學者紛紛從口袋掏出兩百元,聯署和刊登廣告表達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憂慮;同一時間,十名法律界響噹噹人物,包括五位做過大律師公會主席的資深大狀,也毫不猶豫地出錢出力製作小冊子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在二十三條立法的陰霾下,甚少在政治問題公開表態的學術界及法律界都挺身而出,自發站起來捍衞人權自由。 記者:莫劍弦、黎國剛
【本報訊】政府今年九月公布二十三條立法諮詢文件後,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副教授馮可立隨即聯同其餘七位來自其他院校學者,發起學界聯署運動。短短一個多月,已收到來自全港八大院校逾三百五十個簽名,預計下周四截止時,聯署人數會突破四百大關。
他們在聯署信中抨擊諮詢文件「對新聞及學術自由的保障,產生負面的影響,令很多市民對『一國兩制』的維持,都深表憂慮。」尤其對煽動叛亂、顛覆、竊取國家機密等條文,將會「給予政府有更大的權力來箝制新聞及學術自由,使我們在工作上難以安心。」聯署學者要求政府推出白紙草案。
雖然每位參加聯署教職員均要自資二百元作為日後在報章刊登聯署信的費用,但反應仍十分熱烈,截至昨日已收到三百五十多個簽名。核實身份的二百七十一人中,一百六十二人是教員、七十九人屬研究員、非教研職員則有三十人,當中又以香港大學的人數最多,共一百六十四人(見表),大部份平日甚少在傳媒曝光的教職員。
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首席講師史文鴻形容今次行動:「大家真係好團結、好積極!」他指出二十三條對他們這些研究人文學科學者會有極大影響,因為他們進行研究及教學時,往往會觸及一些可能被視為機密的政府材料及文件,對他們做成打擊。
此外,法律界十名響噹噹人物,包括大律師公會現任主席梁家傑,四位前主席湯家驊、余若薇、李志喜、張健利,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戴大為、立法會法律界功能組別議員吳靄儀、立法會前議員陸恭蕙等,組成了「《基本法》二十三條關注組」,並決定按照諮詢文件建議的不同罪行及範疇,印製七款小冊子,由下周起陸續派發予市民,以解釋有關立法建議令人憂慮的地方,以及對本港人權自由的影響。
十位法律界名人昨發表聯合聲明,批評諮詢文件既沒有清晰和嚴謹界定建議的罪行,也沒有明確保障《基本法》保障的權利自由。聲明並質疑政府拒絕按一貫涉及重大法案的程序,發表白紙草案,令人「莫名其妙」,令市民難以知道立法對他們權利及自由的影響。
關注組今次共斥資約十萬元,印製七款分為七種顏色的小冊子,分別就國家機密、分裂國家、叛國及與其他國家比較等範圍,為市民將二十三條作深入淺出的闡釋。每款小冊子將印備三萬本,其中更備有對二十三條的意見表格,供市民填寫後寄回保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