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種年齡的階段,看風景,沒有吃吃喝喝的充實。
對福建的大餐廳不能期望過高,各類傳統佳餚已經失傳得七七八八,自己得多加努力,與師傅再三商討,才能吃到一些好菜,這種情形,在汕頭也一樣的。
小吃呢?不會變得太多吧?薄餅炒麵每餐都試,都不行,只有在街邊檔才能找到。
廈門代表性的小食還有三樣:一、沙茶麵。二、米粉羹。三、麵線糊。
沙茶麵的湯汁滾了一大鍋,所用的沙茶醬和南洋及潮州的不同,帶點辣,有獨特的風味,把油麵往湯中淥完就可上桌。
配料自選,有點像香港的車仔麵。最受顧客歡迎的是豬肝。廈門人吃很多很多的豬肝,一點也不怕膽固醇。把豬肝白灼了,鋪在沙茶麵上。只叫一份,量極多,至少有二十片。
豬腰、雞腎和魷魚,也多人吃,不夠蔬菜的話可以灼一堆豆芽,一毛錢而已。
其他配料有大腸和生腸,滷雞蛋或煎雞蛋等等。廈門人煎雞蛋煎得兩端尖尖,中間凸了出來,乍看之下,像個水餃。
米粉羹用濃湯淥米粉,麵線糊則將麵線煮得稀巴爛,吃時和沙茶麵一樣,配料任叫任加,大量豬血,則是贈送的。
從酒店散步到後面的定安街上,這種小攤子極多,一早開到深夜。徐勝鶴兄和我兩人早中餐和消夜,都是吃這三種東西,說也奇怪,百食不厭。
如生番一群人衝進店裏,小販一定給我們嚇死,街邊檔固然好吃,但做不了團體生意。不能到廟,只有把廟搬來,和關係良好的酒店商量,把所有小食買到餐廳享用,或者,把整個小販攤叫過來在餐廳中擺,也是一個好辦法。就那麼決定,下次和大家一齊去。
【福建印象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