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世家鄭氏兄妹打出名堂

武林世家鄭氏兄妹打出名堂

從鄭家豪在釜山亞運會拿完銅牌落台後,提過「爸爸的棍」、「爺爺的獎牌」那刻,已經很想做這個訪問。
「三代同堂」,殊不簡單,還要由爺爺鄭榮、父親鄭鳳池、到家豪、嘉穎兩兄妹都是「武林中人」,就連不會「打」的母親黎鳳霞亦是跌打師傅。
那天,到筲箕灣「鄭榮跌打」親歷其境,發覺八十五歲的爺爺老當益壯,十年前開始在店內贈衣派米,近期又贈醫施藥,不時同路過的街坊打招呼;五十多歲的父親最近正物色靚舖,繼續開班授徒;四十多歲的母親不停在跌打舖內煎藥,照顧絡繹不絕的街坊顧客。
看在家豪、嘉穎兩兄妹眼裏,這點點滴滴都是他們參加比賽的原動力。問他們「為何而戰?」答案很一致:「為自己、為家人。」圖?文:徐嘉華

關於鄭家豪……
「我在亞運後都講過,要將這塊銅牌送給爺爺,但他沒有收下,我知道他已感到很開心。」一臉孩子氣的亞運南拳銅牌得主家豪笑着說。
在旁的「爺爺」早已瞇着眼睛、像老懷大慰的說:「這個獎他應得的,我知道他孝順,但我不收他這塊牌是想他繼續為香港爭取更多獎牌。」這位說起話來中氣十足的老人家,正是石堅的同門師兄弟、亦曾是香港武術聯會的創始人之一,八三年曾因赤手空拳在家裏擊退多名入屋打劫的賊匪而上過報紙。現時在筲箕灣的跌打舖行醫,足足四十多年,左鄰右里無人不識。

告訴人練武要開心
「其實我覺得在媽媽的肚裏面已經學緊打武術。你問我出生自一個武術世家開不開心,我可以肯定的話『開心』。我們一家人都好樂觀,在武術上又有爸爸提點。」
「我自細就不太介懷要拿甚麼顏色的獎牌,今次拿了亞運銅牌後,我更加有壓力要去將武術推廣開去,我想告訴全世界知道練武是要開心,不是鬥爭。」

關於鄭嘉穎……
「當初十歲時練過長拳,但怕辛苦,就停練了。直到九六年再出來練,當時是受爸爸及哥哥的影響,又想在武術鍛煉自己的意志力,這對我日後人生也有幫助。」自幼受父兄習武影響的嘉穎說。
「九七年入港青就練太極,因為當時沒有多少年輕太極選手,於是我就試了。最初覺得太極動作好慢,好悶;慢慢才發現它的精髓,每次提腿比上一次高一點就很有滿足感。」

母親全力支持
鄭母說怎也沒想過兩個仔女都會選擇武術這條路。她說:「我們沒有刻意要他們一定要習武,但慢慢見他們長大,一邊讀書,一邊練武,一回到家就累到抱頭大睡,減少出夜街的危機也不錯。現在兩人都是全職運動員,我會一直支持他們。」
「我不覺得日日到體院練習是犧牲,反而比一般年輕人活得多姿多采;不錯,練武多少也是皮肉之苦,但我們時常有機會出外比賽,增廣見聞之餘亦認識不同國籍的人。」
「我同暉姐(李暉)練同一個項目,我不介意記者們只將焦點放在她身上,這是很正常的事。這對我是個鍛煉。有師姐的存在對我亦是個推動力,是我奮鬥的目標。如果暉姐參加四年後的多哈亞運會,我絕對支持她。」

後記
鄭榮跌打舖面積不大,但足夠三代同堂共五個人拍張大合照。印象最深的是當記者要家豪、嘉穎擺出「拿手」武術功架時,爺爺及爸爸都忍不住要落手糾正兩人的功架,真的是一絲不苟,不得不佩服各人的「專業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