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錯了。
在昨天的《蘋論》中,我們以為中共終於學懂了在黨內和平轉移權力。誰知道原來中共連這樣基本的東西也沒有學懂,依然在玩着封建王朝時代已盛行的「垂簾聽政」遊戲,不願把最高權力按程序、按體制移交給新一代領導人。
我們的確錯了。
我們誤以為多年的開放改革、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共將會逐步跟國際社會在各方面接軌,包括建立一套穩定的權力轉移體制。誰知道中共的開放只是片面的,它的政治理念及體制依然停留在「強人政治」的模式中,依然不懂得按程序、規則轉移權力!
我們真的錯了。
我們錯在高估了中國領導人特別是江澤民先生的個人作風,以為他在經歷過幾十年來強人政治的苦果及引來的政治不穩定後,會學懂要對個人專權加以約制,會學懂把最高權力透過黨內機制平穩的交予繼任者。誰知道江澤民先生對權力戀戀不捨的程度比以往的最高領導人毫不遜色,他在逼退其他同代領導人後自己卻留下當太上皇、當實際的權力核心,讓新一代的領導人都生活在他的陰影下。大家只要看看昨天江澤民率領整個新班子跟黨代表會面的片段就可知道誰是核心、誰是真正掌權的人。
可是,江澤民先生把自己變成另一位鄧小平、把自己變成「垂簾聽政」的太上皇對中共以至中國的發展來說都是一件壞事。對中共來說,這樣的安排不僅破壞了黨的體制、不僅令黨無法建立一套健全的接班制度,更令黨內容易出現分裂、鬥爭的情況。試想想當中共內部出現兩個權力中心時,黨內的團結怎能不受影響呢?黨內的不同派系怎能不鬥的更厲害呢?
而對中國來說,「垂簾聽政」的體制將令政府政策出現更多變數、更不穩定,重大的政策也將更難以順利出台;特別在中國內部出現重大政治或社會危機時,中共高層將難以迅速作回應,甚至可能出現進退失據的情況。一九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最終演變為悲劇收場,就跟當時的「垂簾聽政」體制有莫大關係。現在江澤民要扮演鄧小平當年的角色,不是將削弱新領導層的管治威信及應變能力嗎?
對於江澤民先生最終不肯全面交出權力、對於中共到今天依然在重複着「垂簾聽政」的政治體制,我們除了失望、除了非常失望外,實在無話可說!
(圖)江澤民對權力戀戀不捨的程度比以往的最高領導人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