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覬覦美國市場的滙控(HSBC),繼年前成功收購紐約利寶銀行(RNB)後,再度斥資(以股換股形式)約140億美元(約1100億港元),收購全美最大個人信貸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這是滙控有史以來最大宗收購項目,行動令不少人深表意外,有人更懷疑在目前美國經濟漸趨疲弱、消費者負債高企、破產個案急升的環境下,貿然走進高風險的中下級個人信貸市場,滙控這鋪「豪賭」,勝出的機會究竟有多大?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又是否成正比?
其實一眾關心滙控(股價)之士,又何須諸多揣測?若了解滙控一直以來,進取不忘穩健和buywhenbloodisrunninginthestreet的行事作風,加上一班具專業知識(多是會計師出身)、具魄力和遠見的職業「殺手」(沒有老闆,只收人工,按制度、按時更替的管理層),不要說拯救恒生銀行或其他芝麻綠豆之收購,從走出香港,收購英國四大銀行集團之一的MidlandBank(為滙控在英國和歐洲奠定穩固基礎),到美國的MarineMidlandBank和利寶銀行(為集團帶來12%的盈利貢獻),有哪一次曾「失手」?「揸」滙豐股票曾幾何時跑輸大市或令投資者失望?
筆者認為,滙控這次行動絕對正確,趁市況低迷「郁手」乃千載難逢之良機。Household股價過去一年跌超過60%,P/E7.5倍;滙控股價僅滑落10%左右,P/E14倍,以換股形式收購價相等於帳面值1.71倍的Household,十分化算。
然化算僅屬次要,最重要是Household在北美擁有5300萬個客戶(年均收入在36萬至47萬港元之間),試問滙控要花多少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才能擁有這樣一個網絡?以滙控低成本資金配合Household高收益(高息)業務,實乃天衣無縫的天作之合!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