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業務版圖遍及世界各地的滙豐控股(005、滙控),是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滙豐)經過多年擴張而成。滙豐1865年在香港成立,初期的擴張純粹依賴在各地成立分行,其後不斷透過把收購得來的資產、改造成更具盈利的業務而聞名國際。
1959年,滙豐銀行踏出海外第一步,收購中東英格蘭銀行及有利銀行。而第二項是65年收購港人熟悉的恒生銀行(011)。過去20年,滙豐大規模遠征海外,首宗較矚目的海外收購是沈弼主政期間,於1980年斥資3.14億美元收購美國海豐銀行的51%股權。
但真正令滙豐踏足國際舞台的,要算是86年成為大班的浦偉士。他在87年先後收購美國海豐銀行餘下49%股權,以及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14.9%股權,浦大班的亞、歐、美三足鼎立構想初現輪廓。
1992年,浦偉士更策動了當時稱為銀行史上最大宗的收購──鯨吞米特蘭餘下85.1%股權,整家米特蘭的估值高達39億英鎊。浦偉士並將滙豐集團總部遷回英國,易名滙控。浦偉士在97年進軍南美洲,先後在巴西及阿根廷收購銀行。98年龐約翰接棒,繼續擴張滙控的全球版圖,昨日更以破紀錄作價收購美國House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