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專欄:救市措施尚有不足

鄧聲興專欄:救市措施尚有不足

市場期待已久的穩定樓價措施終於在本周三出台,當中涉及9大項措施,針對減低供應量及解決居屋問題為主。無可否認,今次是政府自推出救市措施以來最廣泛及最全面的,反映出政府已意識到地產市場對本地經濟的重要性,一日樓市未能夠恢復,本地的內部需求及通縮情況將難望改善。
當然,樓價下跌不是導致通縮出現的原因,但卻會加速通縮的惡化,因此,樓市能轉趨穩定則本地通縮可望獲得紓緩。不過,投資者亦不宜寄望今次的9大措施能對地產市道有即時的刺激,由於地產行業的生產周期十分長,故現時的政策只會對兩至三年後的供應有影響。
政府決定停止定期拍賣土地及短期暫停勾地至2003年底,表面上,可切斷未來一至兩年的供應量,但要知道,除了拍賣土地外還有很多方法去吸納土地,例如把農地轉為住宅用途、舊區發展、批地及補地價改變用途等等。

轉換農地應暫停
事實上,現時有超過6成的土地供應並不是透過拍地或勾地而獲取,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大量土地儲備或農地的大型發展商則最受惠。當中好像新地(016),截至6月底擁有土地儲備達5040萬方呎,於新界持有的農地則逾2100萬方呎。恒地(012)的土地儲備亦達2000多萬平方呎,以及超過1000萬方呎農地儲備。如果大型發展商趁停止拍地及勾地期間大量把農地轉為住宅用途,則屆時供應量亦不會少。加上,現時發展商手上貨尾單位達2萬個,未來一年新落成單位亦多達2至3萬個,但市場平均每年吸納量約2萬多,故未來仍有一段時間才可消化這麼多供應量。
其實政府應更果斷地把批地及轉換農地一併暫停,才可徹底地減少供應量。
鄧聲興
網址:www.etung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