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場現形記:救市措施出籠的前因後果 - 李慧玲

新官場現形記:救市措施出籠的前因後果 - 李慧玲

七月一日,問責制實施。據聞,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接手新工作不足十日,便已經有初步構思要政府全面撤出地產市場。他當時私下諮詢一些社會人士,已透露準備在年底宣布停止出售公屋、停止興建和出售居屋。但他並沒有想過要停止賣地,更加沒有想過要停止勾地。
但過程中卻出現一個小波折:九月底,行政長官董建華公開表示政府會推出措施把樓價「推高些少」;翌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重複董的調論。一時之間,把孫明揚放在枱底下的牌統統翻了出來,也提高了公眾的期望。

停賣地三度改變主意
董為甚麼這樣說?董突然公開談論這個題目,乃政府高層意料之外;不過,他說這番話的動機,則是經過內部一番計算的。政府高層內部有分析認為,市民普遍有印象以為董希望樓價「跌少少」,而這個印象直接影響市民置業信心。因此,董急於讓市民知道,他不但不想樓價「跌少少」,而且還想樓價「推高些少」。
不過,政府高層對推出樓市措施的時間表確實有分歧。當董建華九月底公開表示希望將樓價「推高些少」,他一直希望盡早推出措施,但結果,十月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據聞這是孫明揚和他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同事力撐的結果。因為,在制訂具體措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原先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例如兩鐵的物業發展怎麼辦?為了解決這個重要問題,又花費了一點時間。
昨日出籠的方案,較諸孫明揚半年前所想,最明顯的分別是賣地構思:他原本不準備停止賣地和勾地,中段決定停止賣地但不停止勾地,最後出台則是停止賣地和停止勾地,藥愈落愈重。這究竟是地產商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抑或經濟評估愈來愈差?


電郵:[email protected]